盐源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lóng)江下游西岸,四面环山,中为平坝。境内山川形胜,风光旖旎,物产丰饶,气候宜人,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川漠之间盐铁茶马的交通要道。
盐源作为早期人类的栖息地,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这些人被称作"窄人",他们就是盐源的先民。
华夏时期,人文始祖黄帝次子昌意降居于此地。
《史记》中说:居住在轩辕之丘(现在的河南新郑市)的黄帝,娶了河南西平西陵氏的女儿嫖祖,立她为正妃。嫘祖娘娘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在江水(古代山东西部的一条大河)做诸侯;另一个叫昌意,在若水做诸侯。
若水,就是现在的雅砻江,它和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也叫若水。
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笮山若水间的古笮人部落被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之后,历代封建王朝对盐源的治理基本上没有间断过。
据《汉书·地理志》所载,汉代在盐源设置了定作县,属越巂(读作suǐ)郡。那时,同属越巂郡的还有大笮、笮秦等地。
在汉文典籍中,“笮”、“筰”、“莋”三个字属于同字异写。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这个地方发现了盐泉,得到了盐源这个名字,盐源也得以"盐铁之利"而闻名。
盐源县境内的泸沽湖
据民间所传,秦汉时期,摩梭牧羊女在塔尔山下发现了一个盐泉,从此开启了产盐的历史。
古籍记载的摩梭先民"摩沙夷"取盐的方法是:"积薪,以齐水灌,而后焚之成盐"。之后,又发明了铸盐锅技术,由此后因战乱致盐业荒废,盐井"久不知其处"。很多年后,又一位摩梭牧羊女发现了白盐井,盐业再度开发。这个发现白盐井的牧羊女被后人尊称为"开山姥姥",并修庙供奉。白、黑盐井的遗址直到现在还存在着。
那时,盐源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南丝绸之路有两道,即"牦牛道"和"五尺道"。牦牛道起于成都,东至中原,西南经盐源、西昌、云南连接缅甸、古身毒国(印度)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州各国。
盐源镇的草海
草海
草海
草海上的走婚桥
因此,多种文化得以在此地交融: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北方的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盐源成了一个文化荟萃之地。
西汉武帝时,中郎将司马相如、太史令司马迁先后奉旨出使窄地。后来,司马迁撰写了《史记西南夷列传》,里面首次对西南地区的民族分布及文化风俗作了详细记述。
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西路大军顺岷江至安上(今四川屏山),旋即西向由水路进入越巂地区(今贵州赫章、六盘水、云南昭通以南一带)。诸葛亮将两汉时的"三莋"——定莋、大莋、莋秦(包括今盐源、盐边、冕宁等地),以现在的盐源为中心合并为一县,仍称定笮县。
魏晋时,定笮被称做"摩沙夷",别称摩梭、摩些。么些的民族在今盐源、宁蒗、永胜、丽江一带发展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他们可能是由笮人发展而来。
到了唐代中期,么些人已经成为一个雄踞于盐源和滇西北的强大部落——摩些诏,为南诏统一滇西前的六诏之一。
唐宋时期,盐源因盐铁之利、盛产黄金、以及丰富的资源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隘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唐中叶以来,唐与吐蕃、南诏三大势力、为获得盐源的统治权,相互角逐,战祸连年。
盐源镇的喇嘛庙
唐曾在盐源设置昆明县;南诏统治期间在盐源县设"香城郡",属铁桥节度;继南诏之后的大理国继续统治这个地区,又改称"贺头甸"。部分摩梭人因战祸被掳而流离。
对于盐池《云南志》是这样说的:"昆明城有大盐池,比陷吐蕃。蕃中不解煮法,以咸池水沃柴上,以火焚柴成炭,即于炭上掠取盐也。贞元十年春,南诏收昆明城,今盐池属南诏,蛮官煮之如汉法也。"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军经木里、泸沽湖南征大理。次年,大理国亡,盐源入元统治。
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在盐井设管民千户所,隶德平路。后设金州、润盐两州。
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设柏兴府,领润盐、金州两地。任用摩梭部落首领为土官,摩梭土司制度由此萌生。
明代盐源仍称柏兴,先后属云南布政司、建昌卫及四川都司,设盐井卫及左右前中"五所",原任府、州、县土官的摩梭部落首领改授卫所军职。
明代以前,摩梭先民过盐源境内的雅砻江(古时称打冲河、又称大金河)时,以"平溜"、"陡溜"渡江,因险陋多有事故发生。明朝时,按察司副使朱簋(读作guǐ)竭力主张修设打冲河索桥,并亲临现场督修。索桥竣工后,朱簋摩崖题刻"金生丽水,润盐古道",这八个字到现在还在那里。
清雍正六年,罢明代以来的盐井卫,以盐命县,在盐井卫故地设盐源县,以续"盐通九州,财达四海"之誉。
此时的盐源,沿袭了明朝的土司制度,朝廷
委派了正黄旗监生何源溥为首任流官知县
从此,"盐源"一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抵达盐源,盐源宣告解放,成立人民政府。
1956年开始民主改革后,土司制度宣告终结,古老的盐源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盐源,先后隶属西康、四川省西昌地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
这就是盐源,雅砻江和泸沽湖的碧水,孕育出古笮人悠远的文明,也流传下世界的未解之谜。这里是藏珠蕴宝、流金淌银之地、这里是钟灵毓秀、山川神俊之地;这里是人类的天堂,这里是动植物的伊甸园。旷古的静穆,赋予了它“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的盛誉;神秘的摩梭人,赋予了它“母系氏族活化石”和“东方神秘女儿国”的美称。
这,就是盐源,一个最接近“天人合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