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恭亲王奕䜣訢曲折的一生 | 四起四落,为清朝贡献了一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1 08:50:42    

引言:恭亲王奕訢,错失皇位后,本可以做个悠闲一世的王爷,但是为了振兴清朝,却经历了“四起四落”的曲折人生。本文将围绕奕訢的“四起四落”,从其错失皇位到抱病而终来讲述奕訢的一生,以及他对清朝所做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奕訢错失皇位

道光皇帝留下遗诏:皇四子奕詝(咸丰帝)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为亲王

一般立储遗诏只会写谁来接替储位,不会写封谁为亲王,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没有出现过的,可见道光对奕訢的喜爱程度。

那么为何道光会把皇位给资质平平的奕詝呢?

这里得提到一个人,奕詝的的师父杜受田,杜受田对大清朝的立储文化理解的很透彻“立贤为先,而非长幼”,于是他便嘱咐奕詝平时在道光皇帝面前表现出贤能仁爱的样子以博得道光的喜爱比如南苑狩猎之事:

狩猎

当年道光让皇子们来南苑狩猎,变现最好的是奕訢,表现最差的是奕詝,奕詝一个猎物都没有射到。

道光问:为何一个猎物都没有射到

奕詝回:不忍心杀害生灵

道光欣慰,感觉奕詝是个慈爱之人

所以在师父的一次次精心安排下,道光对奕詝的慈爱之心也是越发的赞赏,但是奕訢的才华横溢也很受道光的喜爱,所以便有了道光在遗诏中留下的内容,最终道光选择了奕詝,但是也没有忘记奕訢。

咸丰皇帝

二、咸丰对奕訢的打压

道光去世,咸丰即位后,自然不用再摆出一副仁爱的样子。奕詝对待奕訢一直就是心怀嫉妒,现如今虽然熬出头了,但是道光的遗诏里面还是不忘提到奕訢,这就让咸丰帝奕詝很不痛快,获得皇位大权后的奕詝开始打压奕訢,对奕訢的亲王册封被咸丰一直拖延,直到三年后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奕詝不得已启用了奕訢册封亲王和掌管军机处,让奕訢前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奕訢还是有实干才华的,很快就把太平军的镇压了,解除了危机的咸丰又开始琢磨奕訢这个他心中的”内患“,立了大功的奕訢想着为其已经去世的母亲孝静成皇后向咸丰请求追赐谥号,不曾想咸丰帝借机斥责奕訢,又把奕訢的职权都给撤了,奕訢无奈再次回到家中过起”悠闲“生活。

三、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咸丰启用奕訢

英法联军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惶恐不安的咸丰皇帝带着皇后慈安、皇子、以及慈禧等妃子和肃顺、载垣等大臣前往热河暂时躲避。然而就在这一天,咸丰再次启用奕訢并且任命奕訢为钦差全权大臣,让他这位有才干的弟弟在北京和英法联军协商和议之事。

好在奕訢是个大度的人,没有和哥哥咸丰计较之前之事,奕訢接到圣旨后匆忙上任,立刻联系英法联军的统领,与其协商和议撤兵之事,最终经过激烈的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几大条约:

1.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赔偿英国800万两白银,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等条款“

2.与法国签订《中法北京条约》”赔偿法国800万两白银,任由法国传教,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等条款“

3.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以及西北部分地区,允许边界处两国人自由交易等条款“

签订条约后英法等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奕訢为大清朝又一次解除了危机。

四、咸丰离世,八大臣受命辅佐皇太子

1861年咸丰皇帝突然病逝,留下遗诏立他年仅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让肃顺、载垣、端华等八位大臣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与此同时皇后慈安和载淳的生母慈禧被要求一同辅政。

五、两宫与八大臣的争斗,借力奕訢

八大臣被受命后,平时就嚣张跋扈惯了,现在没有咸丰的约束,八大臣自然不将慈禧、慈安和年幼的皇太子放在眼里,想怎么辅政都是他们说了算,慈禧等人没有八大臣的允许是没办法联系上北京那边的,此时的慈禧知道她必须和外界取得联系,才能摆脱八大臣的控制,然而谁才能真正有能力帮助到她呢?

慈禧

没错,就是恭亲王奕訢,奕訢在镇压太平军以及与英法联军的谈判中表现出来的胆识、才能都让慈禧赏识不已。

挑好人选后,慈禧心中便酝酿了一个计策:

一日慈禧的贴身侍卫安德海打了慈安的贴身宫女,宫女就向两宫告状,“大怒”的慈禧将安德海狠狠打了一顿,并且要求八大臣将其送回北京交给内务府惩治,就这样在慈禧的安排下八大臣稀里糊涂的就把安德海送回了北京。

奕訢

安德海到达北京后立即去找恭亲王奕訢,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奕訢讲了,奕訢听后对于慈禧的合作很感兴趣,因为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奕訢,如果能联合慈禧除去骄横跋扈的八大臣,奕訢的振兴大清的愿望(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就少了一块绊脚石。

于是奕訢以为咸丰吊丧的名义,立即前往热河和两宫商议如何除去八大臣,然而这计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回到北京,于是两宫便伙同奕訢提议以安葬咸丰皇帝和给皇太子登基为由必须回北京,不情愿的八大臣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回北京。

根据清朝皇室的规定,咸丰帝遗体回京,必须由载淳在京师开城门迎接和行跪拜礼,于是八大臣便分成两路回北京,载垣、端华等人护送载淳和两宫先行回京做迎接咸丰的准备,肃顺等人护送咸丰遗体随后而至。

奕訢利用这个时间差和两宫再次商议除掉八大臣的具体细节,于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就这样发生了,奕訢号召在北京的势力,召开内阁会议罗列八大臣的罪行,并将八大臣全部逮捕诛杀了肃顺、载垣和端华,其余五大臣被发配边疆。

扫清障碍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也获得议政的权利。

六、两宫听政、奕訢掌权

1、慈禧对恭亲王的巴结与制约

慈禧为恭亲王母亲“孝静成皇后”追加封号“康慈太后”

奕訢为其母亲追加封号,是他多年的心愿,当年就因为这个事还惹得咸丰帝大怒。

现如今慈禧为奕訢圆了心愿,奕䜣对她是万般感激。

长女被封“固伦公主”

1862年,奕訢年仅八岁的长女,被慈禧收养进宫中,过继给已经去世的咸丰皇帝做女儿,并封为“固伦公主”,根据清朝《大清会典》的规定,公主是只有皇帝的正宫所生嫡女才有资格被封的封号。

外界看来这是天大的赏赐,但是奕訢明白,表面上是赏赐,实际上是慈禧把他的女儿作为人质,好控制奕訢。

2、奕訢大兴洋务,振兴大清

奕訢在这次鸦片战争中,深刻认识到西方的文化、科技、军事相比大清的先进性。

江南制造总局

在咸丰死后,奕訢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施展自己”振兴大清的抱负“,于是奕訢便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兴办洋务:

1.开办江南制造总局

2.号召各省开办机器局

3.创办京师同文馆学习西方文化

4.为洋务派的实施者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排除顽固派在政治上的阻力

同文馆

在奕訢的带领下,清朝的军事、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清朝出现了难得的短暂繁荣景象。

七、慈禧专政,奕訢被”弹劾“

羽翼丰满的慈禧,渐渐的不再需要奕訢的帮助,奕訢因为平定太平军、与英法俄列强谈判和议、大兴洋务等使得他在大臣以及百姓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这让慈禧如鲠在喉,所以慈禧便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心头大患。

1、慈禧设"计",弹劾奕訢

同治四年三月,慈禧秘密的安排了 写了一份弹劾奕訢的奏折

准备就绪的慈禧,在七号这一天,照常召见军机处指挥奕訢前来商议国事,就在商议完国事准备离开时,慈禧突然扔了一个奏折在奕訢面前,说道:"有人弹劾你“,奕訢一脸懵,平时忙于兴办洋务的他并没有得罪过谁,于是便追问弹劾他的人是谁,慈禧告诉他是蔡寿祺,奕訢恼怒,心想和这个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交集,又何来弹劾,便和他的两个嫂嫂发牢骚,慈禧故意激怒奕訢,导致奕訢和两宫太后争吵了起来,导致不知情的慈安也很生气,最后奕訢被两宫喝退了出去。

慈安

奕訢走后,慈禧随即召唤群臣商议,如何处理奕訢被弹劾的事,其实在群臣看来这就是一件小事,毕竟蔡寿祺只是记录皇帝生活的一个小官,无凭无据的弹劾,没必要过分去计较,但是慈禧好不容易安排的计策,怎么能就此白费,于是呵斥大臣必须严格对待这件事,大臣们见此情景都不敢说话,只有周祖培提议兹事体大应该认真审查此事,见群臣如此,慈禧也没好再说什么,就只能依大臣所言。

经过审查,蔡寿祺自己也说不出什么证据来,只说是听闻外界的传闻就信以为真

大臣们便将情况上报两宫,本以为此事就此完结了,但是慈禧却在这时拿出了一份亲自拟写的罢黜奕訢的手谕,手谕里面列述了奕訢各种子虚乌有的罪名,并废除奕訢一切职权。大臣们闻听此言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上书慈禧,如果处理奕訢可能会引起内外的动乱,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两点:

一则:奕訢为大清朝的复兴尽心尽责,大兴洋务,深受百姓和群臣支持。

二则:和洋人的赔款事宜以及后续和洋人的沟通都是奕訢在处理,所以如果奕訢不在,洋人会有什么反应谁也说不好,毕竟洋人觉得奕訢是大清朝的代表。

慈禧本以为这次能彻底罢免奕訢,但是考虑到群臣的这些提议,以及自己牵强的罢免理由,于是在16日慈禧又重新颁布了一条手谕,仅仅恢复奕訢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职务“,议政王和军机大臣的职务都没有给奕訢恢复。

2、军机大臣帮奕訢出主意,恢复军机大权

在奕訢被罢免掉军机大臣的职务后,其余军机大臣都想办法让奕訢能重新回来,经过商议军机大臣们提议给奕訢写一份忏悔书,让奕訢去交给两宫,希望能得到两宫的谅解,两宫看了忏悔书觉得奕訢还是很有诚心的,一改奕訢以往的孤傲性格,于是便给奕訢恢复了军机处的权利,毕竟两宫也深知,军机处暂时离不开奕訢,而奕訢为了振兴大清也不惜收敛锋芒,低调做事等待着同治亲政的那一天。

八、同治帝亲政,奕訢再次被罢免

1、同治帝迁怒于奕訢

同治帝因为长期处在两宫的垂帘听政中,所以对待国事没有那么得心应手,加之慈禧经常干预同治帝治理朝政,使得本来雄心壮志的同治帝变得无心治国,经常跑到宫外花天酒地,一心振兴大清的奕訢看了哪里受得了,于是便联合大臣进谏同治帝勤政治国,没有实权的同治帝没看完奏折就心中已经很不愉快,毕竟他自己也想好好治国,无奈慈禧不放权,可是奕訢却仍坚持要读给同治帝听,本就心情不舒畅的同治帝此时心中的怒火一下子被点燃,直接对奕訢说:”不如皇位你来做“,虽然是一时气话但是着实吓坏了在场的大臣。

同治帝

2、奕訢二次进谏,惹怒同治帝被罢免

同治帝为了摆脱慈禧干政的注意力,便想出了借给慈禧重修圆明园,但是由于清朝在赔偿列强赔款的同时,还要兴办洋务购买机器等,国库里几近空空如也,哪还有闲钱修建圆明园呢?奕訢于是再次上奏劝谏同治,同治帝因为上次被群臣进谏就已经对奕訢很不满,这次自己好不容易想出的计策,奕訢又要反对,这次是彻底的激怒了同治帝,同治帝下旨革除奕訢的所有职务。

九、同治去世光绪即位

1、奕訢复位,辅佐新皇

就在同治罢免奕訢的第二天,两宫考虑到当时的台湾问题,就再次恢复了奕訢的职权,同治就没好再说什么,天有不测风云,同治亲政仅仅一年多就突然离世,经过两宫和大臣们商议,拥立载湉为新皇帝即光绪帝,由两宫垂帘听政,奕訢等人辅佐。

2、中法战争爆发、奕訢再次被罢免

中法战争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奕訢跟随慈禧摆出主战的立场,意料之中清军战败,此时的左庶子盛昱将这次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军机处上书弹劾,慈禧见年老的奕訢已经发挥不了作用,便借此机会,索性罢免了军机处所有大臣,其中奕訢所有的职权都被罢免

十、奕訢的最后一次被重用

甲午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即将爆发,此时朝中无人能用,慈禧这才想到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召见的奕訢,于是再次启用了年老的奕訢。此时的奕訢已经不在是当初那个一心想要振兴大清的亲王,对待病入膏肓的大清即便是他也已经无力回天。甲午战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昔日洋务运动最重要的产物北洋舰队也随之全军覆没,奕訢不得不再次为大清去收拾这个“烂摊子”,向列强借钱来赔给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要求的2.3亿两白银。

十一、奕訢病故

1898年,这一年光绪组织发动了戊戌变法,本来主张大兴洋务的奕訢,在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已经被万全磨平了棱角,最后他没有站在光绪这边,而是站在慈禧这边,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他“真的累了”,同年奕訢抱病而死。

奕訢花甲之年

小结:纵观奕訢的一生,真的是曲折万分,多次被重用,但是却多次被罢免,我们不难发现奕訢每次被重用都是朝廷无人可用紧急启用他,每次被罢免几乎都是因为统治者担心他权力过大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奕訢并没有拘泥于这些小节,仍就每次在清廷需要他的时候就挺身而出,被罢免后就默默退出,奕訢愿意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大清朝,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振兴大清朝,为此每次当奕訢被启用时,奕訢便竭尽所能的为大清多做点实事诸如:镇压太平军,和列强谈判和议,大兴洋务发展军事、工业等,可以说奕訢虽然最终因为慈禧的专政没能拯救大清,但是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大清的灭亡,并且通过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