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语言智慧,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故事,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让我们一起听故事、学文化。每天带你了解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典故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已然基本统一北方。公元 383 年,苻坚亲率 90 万大军挥师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统率 8 万精兵毅然迎战。秦军前锋苻融成功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旋即率领八千骑兵抵达此城。他轻信苻融所言,认定晋兵不堪一击,认为只要后续大军一到,必定能大获全胜,于是派遣朱序前去劝降谢石。然而,朱序本为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非但没有劝降,反而将秦军的布防情况和盘托出,并建议晋军趁着前秦后续大军尚未抵达之际,突袭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谢石听从了他的建议,果断出兵偷袭秦营,大获成功,晋兵乘胜向寿阳挺进。苻坚得知洛涧兵败,且晋兵正向寿阳而来,顿时大惊失色。他与苻融急忙登上寿阳城头,亲自察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彼时正值隆冬,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一片灰蒙蒙。定睛细看,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整肃。苻坚不由得暗暗赞叹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接着,苻坚又向北眺望,只见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险要,晋兵的大本营就驻扎在八公山下。恰在此时,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仿佛无数士兵在行动。苻坚瞬间面如土色,惊恐地转头对苻融说道:“晋兵乃是一支劲敌,怎能说它是弱兵呢?”不久,苻坚中了谢玄之计,下令军队稍稍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
结果,秦兵在后退过程中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而归。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草木皆兵” 这一成语便由此诞生,用以形容人在极度惊慌之时,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紧张万分,把草木都误认为是敌人。淝水之战的失败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统治的前秦王朝也日渐瓦解。这场战役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使得东晋得以继续偏安江南,维持了相对的稳定。同时,“草木皆兵” 也成为了形容人在恐惧、紧张之际过度敏感、疑神疑鬼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