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剧警匪片中,可以经常看到各种对于香港警察不同衔级的称呼,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搞懂其中的差别,甚至很难分清究竟谁的级别更高。
而且这其中还参杂着香港当地一些带有历史痕迹的俗称,比如帮办、沙展、三柴等,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想要搞懂香港警察的衔级区别,就先要从最基础的警员开始。
当然在成为警员之前,还要先经过考试和测评进入警察学院接受为期27周的基础训练,并在合格毕业之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警员,所佩戴的肩章只有警号没有任何其他标志。
那香港警察“警员”警衔之上是什么级别?
香港警察学员毕业成为警员之后,首先是要作为军装巡逻小队成员,执行为期1年的巡逻任务,之后调入机动部队也就是PTU进行16个月的执勤,当然这其中还包括3个月的训练时间。
之后才会分配到任意的一个警区工作,当然也有可能进入新的机动部队,成为随时听候调动出紧急任务的警察部队一员。不过不管是在哪里工作,在其之上的警衔为高级警员,按照规定警员服务满18年便可以晋升为这一警衔,所佩戴的肩章为警号加一道拐。
而之所以要这么久,实际上是因为绝大多数警员的晋升是通过考试遴选为警长,而高级警员则只是对于少数长时间服务警队,但却没有能力通过考试的警员一种“安慰性”的晋升。
由于香港警察又将警衔上的一道拐俗称为“柴”,所以高级警员又被俗称为“伤心柴”,即便服役18年也还是巡逻人员。当然成为高级警员之后理论上也可以同样考警长。
香港警察究竟如何成为警长,警长之上又是什么警衔?
无论是警员还是高级警员,只要服务满4年就有机会在通过考试和接受遴选委员会推荐之后,晋升成为警长,其肩章为警号加三道拐。
因此又被俗称为“三柴”,英文为Sergeant,音译成“沙展”。
而警长的衔级听上去虽然好像不小,但其实主要就是负责分段指挥,也就是一辆5名警员冲锋车的指挥任务。
而在警长之上的警署警长,则需要警长工作满4年后同样进行升级考试和遴选推荐实现晋升,其肩章除了“警察”和香港警察英文缩写“HKP”字样外,就是一个香港警察的警徽。
其主要担任小队副指挥官的职责,并且到此为止是香港警察的员佐级,在其之上就是更高的督察和警司级别了。
香港警察肩膀上有花的督察和警司有什么区别?谁的级别更高一些?想要晋升又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香港警察中的督察是比警司更低的级别,督察从低到高又分为见习督察、督察和高级督察,以及总督察。
而在肩章的表现形式上分别为“一花”、“两花”“一杠两花”和“三花”。
而以上四个等级的督察警衔,又被统一俗称为“帮办”。
虽然除了总督察以外,其余以下三级的督察理论上也都主要负责担任小队指挥官。
但是从见习督察开始,却并非能够直接通过警署警长晋升,一般需要在拥有香港永居证和香港的大学学位基础上,参加相应的考试合格后才能晋升,而通过警署警长晋升的虽然理论上要任职3年获得单位推荐,但一般警署警长年龄已经偏大很难晋升。
那香港警察的各级督察之间究竟是如何晋升的?
见习督察工作满2年通过考试会成为正式督察,督察工作满5年再通过考试便可以成为高级督察。
需要注意的是,从见习到高级督察只是工作年限和薪酬待遇上的等级区别,三者之间在职权上没有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见习督察和高级督察之间可以干同样的工作,只是后者资历更老一些而已。
不过想要晋升总督察则需要高级督察任职满5年,再经过考试遴选晋升。而总督察已经可以任职总部单位副主管或分区副指挥官,比如重案组副组长。
在其之上就是警司一级。
那如何成为香港警察警司级别呢?
在总督察任职满两年后,终于不用考试,只要通过遴选委员会推荐就可以成为警司,肩章为半包围麦穗的紫荆花区徽标志,担任总部单位的主管或总区之下分区的指挥官。而
其之上的高级警司则是香港警务处之下各部,例如行动处行动部、支援部,以及各港区、西九龙等总区的副指挥。
其肩章则在麦穗紫荆花区徽标志基础上又多了一个与督察相似的“花”。
高级警司之上就是总警司,不仅再多一个“花”,而且是以上部门的正职指挥官。
香港警察总警司级别之上又是什么级别呢?
在总警司之上的就是宪委级的领导了,由低到高分别是警务处助理处长、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以及警务处副处长和被称为香港警队“一哥”的警务处处长。
至此也形成了整个香港警察从低到高的所有警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