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清明节逢闰年,为什么说4月6日才是上坟的好日子?别再错过!
今天已经4月6日了,也是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很多人已经在前两日返乡上坟祭拜了,而有的人可能因为工作原因或者别的原因,错过了清明节当天的扫墓祭祖,但清明节上坟有“前三后四”的说法,也就是前三天不早,后四天不晚,所以不用一定要当天上坟。
而今天4月6日正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清明节没上坟的话不用遗憾,今天也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还深受其他少数民族的喜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无疑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最近网上一直流传着“清明逢闰年”的说法,说是我们的老祖宗说的,其实这个说法是一个无稽之谈,因为“清明逢闰年”指的是2024年的“公历闰年”。
在古代,人们用了一种叫做“干支历法”的方式来记录时间。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一些符号(天干和地支)来代表不同的年份、月份、日子和时间。同时,他们还观察到了每年的一些特定时候,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变暖、什么时候开始变冷等,这些时候被叫做“节气”,总共有二十四个。
后来,人们觉得只用干支历还不够,因为他们还需要知道月亮的变化,比如什么时候月圆、什么时候月缺。于是,他们就把月亮的变化也加进了历法里,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农历”,也叫“阴历”。但农历还不仅仅考虑了月亮,它也把之前观察到的那二十四个节气加了进去,这样农历就能同时告诉我们月亮的状态和季节的变化了。
而公历,也称为格里高利历或新历,是在相对较晚的时期才开始广泛使用的。公历是一种阳历,它主要基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来设定时间。公历中的闰年概念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
所以,可以说在古代,人们主要使用农历,并存在农历闰年的概念。而公历及其闰年规定则是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由此可以看出,“清明逢闰年”的等等说法,只是一些人杜撰出来的,并非是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因为古代并没有用到公历,更不用说有“公历闰年”这个说法了。
公历4月6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十八,也是庚子日,在“建除十二神”中被称为“成日”,也就是成神轮值的日子,尽管此日在民间的说法中被视作“黑道凶日”,寓意“诸事不宜”,然而,从时辰中去看的话,卯时与午时皆为今日的吉时,这两个时段可谓是“百无禁忌,万事皆宜”。有趣的是,上坟祭祖的最佳时段,恰恰与这两个吉时相吻合:卯时,太阳初升,代表着希望和新生;午时,日头正盛,象征着光明和正气。
再从五行的角度来看,4月6日对应的是“壁上土”,即土属性之日。老话说:“万物生于土,万物归于土”,意思是土为万物之母,孕育生机,又承载终结。
而上坟祭祖与土就离不开关系,在民间传统中上坟需要行跪拜之礼,这被称为“跪土”,而整修坟茔,以新土填补,也叫“添土”,当跪拜礼仪结束后,人们会拍打膝盖,以去除沾附的尘土,这一动作又被称为“拍土”。
因此,在这样一个与土密切相关的日子里进行祭祖活动,不仅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缅怀,更在无形中与天地自然相和谐,所以说,4月6日上坟祭祖,也是一个“黄道吉日”。
总结来说,前两天清明节未能上坟祭祖的朋友们无需感到遗憾。今天仍然是个适宜上坟的日子,而且正值清明假期,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前往祖先的墓地,表达深深的敬意与怀念。祭祖的心意,不在于具体哪一天,而在于真诚与尊重。所以,今天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让我们用行动传承孝道,缅怀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