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白雀园古民居:一个古韵悠然的村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9:08:41    

青砖 黛瓦 高墙 深宅

在豫南大别山革命老区

信阳市光山县白雀园镇西南隅

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唐宋山

山的不远处

有个山清水秀

风景优美

人杰地灵的小村子刘家冲

它坐落在一座山的凹形怀抱中

当地人叫卧龙山,即卧虎藏龙之意

该村落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今天带大家一探究竟

刘家冲古村落

刘家冲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是白雀园镇赛一村下辖的一个村民组,地处大别山北麓,距镇区6公里。

刘家冲古村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最早刘姓人在此开山辟土,广置田舍,建设村落,故而得名刘家冲。

刘家冲坐落在一座山的凹形怀抱中,当地人叫卧龙山,即卧虎藏龙之意。古人建村选址相当考究,村落在格局上遵循风水理念,强调顺应自然,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构成“凹”型空间单元结构,是豫南特有的“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村落格局。

刘家冲古民居历经朝代的替换,数百年风雨洗礼,仍保存完好,门楼高大威风,古朴庄重。除了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外,其他房屋依然坚固。

刘家冲古民居为三进院落,部分石刻、砖雕、木雕现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是具有豫南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

整个村落布局合理,建筑工艺精湛,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文化底蕴丰富,是豫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之一。

六扇石条大门一字儿靠山而立,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家家都是高墙深宅,不减当年富豪气派。门楼前面有一个水塘,碧波荡漾,古树环绕。水池旁有一个很大的打谷场。

门楼马头墙用砖雕组成雕刻图案,十分精美。以古门楼为中轴线,两边各三间房屋,自成一个院落。屋内雕梁画栋,雕工精美。

古建筑很有特色,门楣上突出的四根柱形木雕,这就是“户对”,户对,中国传统建筑构建之一,四根以上圆柱为古代官宦门第,可以看出房屋主人的身份不一般,一般纯圆柱形为文官,六边形方柱为武官。户对与门当相对,有户对就有门当,这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

刘家冲人文气息浓厚。清道光皇帝皇封湖北候补道台的白雀园赛一村刘家冲人刘光杰,字孔璋,号醉儒,人称仁义光棍(“光棍”本地意思即德高望重乡贤一类的人物)。乃豫南大商,广有家资,为人乐善好施,古道热肠。

据载当年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数省大旱,灾民饿死无数。“嘉庆无福生道光,麦子无麸稻无糠”,这句老话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无奈之下朝廷号召天下义捐,刘老太爷深明大义,倾尽家财,捐献钱粮无数,解救灾民于水火。后朝廷感其忠义,为表其仁德,道光帝御赐“义薄云天”金匾,同赐玉石白菜等,并皇封湖北候补道台。

土地革命时期,刘家冲由于地形隐蔽,景深广大,曾为鄂豫皖红军的后方医院。

中原突围时,陷于敌军重围中的皮旅,从白雀园出发,兵藏刘家冲,不生烟,不起火,忍饥挨饿,冒着大雨,保持肃静和高度警惕,国民党军经刘家冲向西开进时,近在咫尺,却毫无察觉,六千人马隐蔽刘家冲胜利完成重大的战略转移。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进古村刘家冲,触摸历经风雨依然矗立的青砖墙,宁静古朴的刘家冲不受尘嚣的干扰,恬静而自然,给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放松,有一种让人空灵的感觉和穿越时空的错觉。

可以说

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

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刘家冲一个传统村落的活标本

白雀园仅存为数不多的古民居建筑群

亟待保护和开发

随着沿大别山旅游扶贫高速公路的开通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

必将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