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金鱼
有一句老话叫做“万物生长靠太阳”。
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的不依赖太阳的生物至少有上百种了,很多深海鱼类和菌类,就不需要太阳。
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一种生物不需要水。
所以,这句话应该改为“万物生长靠水”。
水对鱼于来说,和空气一样重要。
在自然界,在没有人类祸害的前提下,江河湖海的水有自净能力,所以鱼类繁衍地非常顺利,也很少生病。
江河湖海的水看起来都不是特别干净,不仅有杂质,还有形形色色的寄生虫。
这就给大多数新手一个幻觉——鱼是很容易饲养的!
他们觉得:湖水那么脏,鱼都活得好好的,我的鱼缸水比湖水干净一百倍,那自然是分分钟就可以把鱼养好的。
可惜,结局往往很悲催。
这是因为,很多新手都把“好水”理解为“看起来很干净的水”。
其实,“好水”和“看起来很干净的水”之间没有一毛钱关系。
好的水质,通透度绝不是必须的,只有两个指标是必须的。
针对鱼缸来说,一个必要指标是“优良的菌群平衡”,另一个必要指标是“没有原生或外带的毒素”。
除此以外,再无其他。
金鱼
你没看错!养观赏鱼第二个重要核心要素仍然是水质。
上文已经提到了,好的鱼缸水,最重要的两个必要指标,其中一个就是“优良的菌群平衡”。
之所以是是“菌群平衡”而不是“菌群”,那是因为菌群是动态的,并且绝不是绝对的。
什么意思呢?
鱼缸里的菌群数量不是一个稳定的数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比如观赏鱼数量多的时候,细菌数量就多,反之就少;温度高的时候细菌就多,反之就少。
甚至,一天当中,早上和晚上的细菌数量都不一样。
所以,菌群是动态的。
即使你用二氧化氯给鱼缸做了完美的消毒,在日后的饲养过程中,你也一定可以在鱼缸里发现致病菌。
也就是说,你永远不要奢望你的鱼缸里只有有益菌,而完全没有致病菌,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养鱼过程中所要追求的“优良的菌群平衡”指的是有益菌的数量远远大于有害菌的数量,形成优势菌群的绝对压制!
养鱼大神常说要保持水质,那么,什么是“保持水质”呢?
依照哗仔的浅显理解,其实就是保持有益菌数量的绝对统治地位。
任何威胁有益菌的动作都不可以做——比如放消毒药,比如放抗生素,比如清洗滤材。
这一段,哗仔解释了“优质菌群平衡”的含义,下一段,我说说鱼缸里的毒素。
鹦鹉鱼和金龙鱼
对于一个剑客来说,练剑练到“心中无剑”的境界就算是极致了。
对于一个鱼主来说,养鱼养到“心中无鱼”的境界,就不会再莫名其妙地死鱼了。
养鱼高手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水,绝不是看鱼!
因为,在养鱼这个爱好上,水质胜过一切。
一个有毒的鱼缸,肯定是不能养鱼的,这一点,连傻子都知道。
可是,因为经验的欠缺,很多新手会有意无意地在鱼缸里“投毒”。
案例一:鱼缸DIY。
哗仔最佩服会DIY的鱼友,这是大实话。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DIY的风险。
我们在DIY鱼缸的时候,必须使用水族专用玻璃胶。
如果你使用普通的工程玻璃胶,是会残留很多毒素的,是有可能杀死你的爱鱼的。
案例二:注意你的手!
手是很脏的!对于这一点,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很清楚。
不管你是用手抓鱼粮来喂鱼,还是用手触碰鱼缸里的水,都可能带入不干净的东西。
曾经哗仔见过一个案例,一个鱼友不在家,他老婆在家洗碗,金龙鱼跳缸,他老婆着急,没把手洗干净就去抓鱼,然后放回鱼缸。注意!他老婆的手上是有洗洁精的!
结局可想而知。
案例三:增加鱼的风险。
鱼缸增加鱼最大的风险是交叉感染,这很重要,但是这不是今天的重点。
今天的重点是,增加鱼也会增加鱼缸里的毒素。
特别是针对那些开缸时间不久的鱼缸。
打个比方——假如你在半个月前刚买了一条银龙鱼,然后今天你逛鱼市,又看到很多喜欢的鱼,一共九条,价格也合适,你敢带回家吗?
哗仔的建议是——谨慎一点,等一等!
因为,突然间大规模增加观赏鱼,会在短时间内增加鱼缸硝化系统的负担,造成氨氮数值飙升。
氨氮飙升的结局有两个——一个是死鱼,另一个还是死鱼。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下,你的鱼缸里是有硝化细菌的,没错!但是,它的数量还不足以应付十条鱼产生的垃圾。
工作量远远大于工人的工作能力上限,而工人数量的增加是需要时间的,理解了吗?
这一点,是很多鱼友所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