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处松嫩平原、黑龙江南部,是我国最靠北的省会城市。属于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天仅有一个月左右,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8度。作为一座依傍在松花江身旁的特大城市,松花江穿城而过给在北国的哈尔滨在夏日送去了一抹江南水乡的气息,而如今这座曾经随着新中国快速崛起的城市如今慢慢走向了衰落。
哈尔滨位置图
公元10世纪左右,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女真人统一了北方各个女真部落,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建立了大金国,并参照东京汴梁建设了自己的行政中心,而此处的会宁府便坐落在当今的哈尔滨阿城区,而在此以后,金国一路南下饮马长江,更是把国都从上京会宁迁到了北京。如果说哈尔滨是金国走向强盛的起步之地,那么这里就是清朝的万物起源,清朝发源于建州女真,而建州女真的开山鼻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当今的哈尔滨依兰县地区。所以哈尔滨作为两大王朝的龙兴之地还真挺货真价实。
金朝会宁府(即今哈尔滨地区)
哈尔滨在近代的崛起离不开铁路。西起满洲里东至海参崴的中东铁路,贯穿了哈尔滨也贯穿了黑龙江省,另一条自哈尔滨为起点南至旅顺的南满铁路。两条先后服务于帝国主义沙俄和帝国主义日本的两条大铁路交汇于哈尔滨,这两条铁路自建设之初就是方便沙俄及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攫取大量的资源,两条铁路一部近代我国积贫积弱的缩影,但不论如何哈尔滨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处的枢纽发展了起来。
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交汇于哈尔滨(图片来自网络)
铁路带来的繁荣迅速让哈尔滨成为东北新的人口聚集地,短短数年工商业飞速发展,哈尔滨坐上了发展的快车迅速成为了20世纪初国内比较开放的商埠,先后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了领事馆,近16万侨民定居,风格迥异的各国文化在哈尔滨交织,形成了哈尔滨特有的中西合璧范儿,市区内如索菲亚大教堂、尼古拉教堂及中央大街上17栋文艺复兴和哥特式等多座颇具西式风格建筑的存在,又令哈尔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哈尔滨市内的索菲亚大教堂
工业是哈尔滨的立市之本。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后方的中心城市。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与苏联关系密切,由于哈尔滨是距离中苏边境较近的中国大城市,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我国政府为哈尔滨勾勒出了一片工业版图,伴随着“南厂北迁”运动及“一五”计划的实施,包括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电碳厂、哈尔滨电机厂等16个大中企业迁往哈尔滨,而“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有13个被安排在哈尔滨兴建。我国对哈尔滨工业建设的高度重视促使哈尔滨成为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