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活跃在北方的游牧民族,生活在戈壁大漠之间,“居于北边,随草木而转移”。当汉高祖刘邦创建西汉政权时,匈奴进入强盛时期,屡屡南侵。
刘邦不胜其扰,亲率大军反击。不料,被冒顿单于包围在白登山,达7天7夜。幸好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老婆行贿,才得以脱险。
痛定思痛。刘邦在那以后,采取“和亲”政策,就是将皇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以此来维系与匈奴的友好关系,维护边境的安宁,让老百姓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到了汉武帝时代,西汉国力已经得到极大增强,军队实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特别是组建力量一直足以与匈奴抗衡的骑兵部队。这时候,汉武帝决定不再搞“和亲”那一套了,而是向匈奴发起战略反击。
从公元前133年到前36年,近百年间,西汉向匈奴发动了数十次大规模反击作战,将匈奴打得一蹶不振。此后300年,匈奴都不敢南下中原。
百年大规模反击战中,西汉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最勇猛者,当属卫青、霍去病、李广、陈汤四人。
卫青
自汉初以来,西汉对匈奴的多次战争中,堪称战无不败。这种局面被卫青扭转了。
那是在公元前129年,匈奴大举进攻。汉武帝命令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各率1万骑兵迎击。
这是卫青第一次率军出征。他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凯旋而归。而另外三路大军,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
这是西汉迎战匈奴的第一场胜利。
在那以后,卫青多次率军出击,保持全胜的记录。成绩最显著的一次是在公元前119年,与外甥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发起的“漠北之战’,与匈奴的主力部队进行会战。此战卫青、霍去病击败单于大军,共歼灭匈奴9万余人,基本解除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从17岁从军,致23岁病逝,如此短暂的6年时间,创造了再无后人能够超越的“马踏匈奴、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战争奇迹!
公元前123年,那一年霍去病才17岁,他跟随卫青出征匈奴,率800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斩获2000人,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
霍去病一战成名,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
接下来,霍去病与卫青联袂出战,成为西汉对抗匈奴战场上两颗最耀眼的明星。实事求是地说,霍去病取得的成绩,还高于卫青。在著名的“漠北之战’中,年仅21岁的霍去病率5万骑兵,歼灭了匈奴主力,将匈奴左贤王少数人一路追赶到“瀚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才停下。
遗憾的是,天妒英年。由于多年征战沙场,条件艰苦,霍去病积劳成疾,于公元前117年因病去世,年仅23岁。
李广
李广就是“飞将军”,“飞将军”就是李广。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年轻的李广以良家子弟身份从军,参加抗击匈奴。在战斗中,李广因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很多匈奴首级,被任为汉中郎。
此后10多年间,李广率部在长城一线抵抗匈奴进攻,是西汉对抗匈奴的主将。他先后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云中、代郡、雁门、右北平等地太守,以弱抵强、善打硬仗之名传于天下。
匈奴被李广打得服服帖帖,称之为飞将军,不敢轻易来犯。
不过,李广虽然能征善战,但由于兵力悬殊、运气不佳,一生作战70多次,有胜有负。其最后一战,在沙漠中迷路,导致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陈汤
有的“战神”封号,是用连年征战换来的;陈汤只用了一场战争,就获得了这一荣誉。
公元前42年,匈奴郅支单于杀掉西汉派往西域的使者,引起西汉震怒。公元前36年,陈汤“矫诏出兵”,率4万大军,远征匈奴。经过3000里长途奔袭,陈汤直捣匈奴老巢,杀掉郅支单于,此外,斩单于阏氏、太子、王公以下1518人,生俘145人,投降者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