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三月,贞丰县永丰街道岩鱼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布依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这一天,村民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庆祝这一民族盛会。作为有着8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岩鱼村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更以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显著成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现场直击:“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3月31日,岩鱼村热闹非凡。记者来到活动现场,只见村民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手拿糠包、草龙、唢呐等道具,沿着村寨巡游。歌声、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闹,刚才我们还参与了竹竿舞、拦门酒,还有挂糠包这些活动,还跟着当地村民一起参加了他们的游行。”黔南州游客柳书萍兴奋地对记者说,“这里的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让人流连忘返。”
岩鱼村“三月三”活动主持人黄生辉告诉记者:“今年的‘三月三’活动由村里自发组织开展,我们邀请了邻近兄弟村寨的同胞一起参加,主要流程是敬山神、巡游,展示我们布依族的耕织文化。沿途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这是今年活动的一大亮点。”
布依小打音乐展演
2024年,对岩鱼村而言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通过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698.61万元,实施岩鱼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2599.82亩;并建成了6.089公里的机耕道,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丰岩乡瑞稻粮油有限公司的成立,成功打造了“紫河香”等三个大米品牌;借助抖音直播等电商平台,这些优质农产品得以销往全国各地,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价值,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我们村的大米品质非常好,通过电商销售,不仅打开了市场,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秋收时天天直播。”黄生辉介绍道。
村委打造的直播间
此外,与哈尔滨悟山青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更是为岩鱼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双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岩鱼稻特色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积极对接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开展“悟山青2号”杂交水稻试种项目,探索产业多元发展之路。采取“合作社+农户+公司”的产销合作模式,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有效提升岩鱼稻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成功打通产、研、销一体化发展通道,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机制。目前,岩鱼村水稻种植总面积达1600余亩,岩鱼糯米凭借其优良品质成为贞丰糯食的主要产地,每百斤加工后售价可达8元,带动20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勒尤在岩鱼村代代相传;“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习俗延续至今,成为村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的“三月三”活动尤为盛大,村民们自发组织,筹集资金超过4万元,邀请邻近兄弟村寨的同胞共聚岩鱼,共享节日喜悦。
“岩鱼村的‘三月三’活动做的非常好,非常的有趣,我们每年都来。”贞丰县纳马苗寨苗族同胞杨梅说。
“岩鱼村有8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对传统节日更加重视。今年通过群众自愿,邀请了邻寨同胞共聚岩鱼,共度佳节。”永丰街道岩鱼村党总支书记罗会说。
随着经济的发展,岩鱼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交通便利,水电稳定,网络覆盖良好,这一切都为村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村里设立的卫生室,能够满足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现在村里有了卫生室,小病不用出村就能解决,方便多了。”村民王大伯笑着说道。
岩鱼村的党建工作同样成绩斐然。目前,全村共有69名党员,分布在1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及4个党小组之中。今年,岩鱼村与多方党组织达成联建共建协议,补选干部,壮大队伍。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方面,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这无疑为岩鱼村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党建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凝聚人心,推动村庄的发展。”罗会表示。
站在新的起点上,岩鱼村正致力于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打响大米品牌。通过建设布依族文化展示厅、盘活空闲房发展农家乐、规划旅游路线等一系列举措,岩鱼村正努力向着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目标迈进。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我们的文化,同时也带动村庄的整体发展。”罗会满怀信心地说。
从一个小山村到如今的乡村振兴典范,岩鱼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未来的岩鱼村,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飛鸿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