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要搞大规模联合演习,为将来与中国开战做准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0:25:00    

【文/观察者网 山猫】

据美国“战区”网站(the War Zone,TWZ)本月8日报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参谋部主任,迈克尔·博伊尔中将本周在马里兰州国家港举行的“海-空-天”研讨会上,阐述了美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愿景,在这当中,他透露了美国国防部正在着手调整美军联合部队在“未来对华战争”中的训练模式,要摒弃以往各军种“各自为战、分头训练同一类场景”的传统做法,转而要开展“跨大规模战场空间的一体化协同作战演习”,旨在通过实践“更清晰地”掌握实施此类复杂联合作战所需的各种能力要求。博伊尔表示,在这一“重大转变”之前,军种间关键能力需求的生成机制低效并存在缺陷。

报道认为,博伊尔所透露的这些训练内容变化,凸显了美国军方正试图努力应对“在太平洋战区大规模对抗中国”的前景,而想要在这种预想场景中取得优势,美军仅仅实现“各军种间近乎无缝的全面整合”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与其“盟友和伙伴国家”实现密切协同作战才行。当被问及太平洋战区面临的“特定挑战”时,博伊尔表示,他曾反复思考,联合部队的需求如何界定,而现状是各军种仍然各自提出需求,这种“碎片化的模式”是必须要改变的,因此只有实兵的跨军种联合训练才能探索和验证联合部队的需求。博伊尔称,据他调查,美军现有体系下的所谓联合演习大多是概念性的兵棋推演、能力验证性的军事实验,或是验证计划的常规演习,即便是在投入实兵的野战训练演习中,也只是验证战术配合,并未验证过应该在战斗中优先投入哪些战力。

尽管美军长期的文宣物料通常给人一种“你们不是挺联合的嘛”的印象,但对于近年来的美军将领来说,这似乎远远不够

由于传统演习训练模式在未来“印太地区”预想冲突中的局限性,五角大楼方面也试图在过去几年中改变演习训练方式。起初美国海军、美国空军合作进行重点面向太平洋区域的大规模演习,后续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和太空部队加入进来,在太平洋进行一系列演习。博伊尔称,这些训练将由实战指挥团队和相关专家自主策划执行,探索如何配备能力和作战,而不是此前的由高层决定为部队配备何种能力,这不仅是单一军种的重构变化,也是整个联合部队转型的转型方向。关于演习的战术专家团队构成方面,博伊尔表示,将会有来自加州彭德尔顿军营的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美国空军武器学校和美国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即大名鼎鼎的“Top Gun”),此外还将有太空部队和网络司令部作为新型作战力量配合这些军种的演练,这些单位将聚集在一处进行实战战术训练,以解决如何有效侦察、解读情报等问题。这种新的演练方式除了涉及整个联合部队之外,还将具备“明显的前瞻性”,以研究如何整合“在2040和2050年所需的要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博伊尔表示,此前五角大楼内部针对太平洋方向的演习开展方式及其体制“并不好”,而现在的演习方式则将对此进行优化。

“战区”网站在报道中表示,尽管博伊尔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行动和演习名称,但规模更大、联合程度更高的演习重要程度确实在与日俱增,特别是美军在演练应对所谓“印太地区”的“突发事件”时。在很大程度上,美国空军主导的演习走在了前面,比如预定在今年举行的“部队重返太平洋”(REFORPAC)演习,这一将于今年夏天在所谓“印太地区”举行的演习为期两周,被视为训练活动的核心,目的则自然是为针对中国的战争行动做准备。

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提供的一张“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的说明图片

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W·阿尔文上将在概述这一演习时表示,目前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战时的任务准备,比如在复杂环境中部署和维持行动、在受到攻击时维持后勤保障、在战场环境中存在和机动、确保弹药、燃料等正确运送至所需之处。据称最近在加州海岸举行的一次以空中力量作为中心的“竹鹰”大规模演习中,显示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此外,一些“盟国和伙伴国”也将参与今年夏天的REFORPAC演习行动中。

一架参加“竹鹰25-1”演习的F-35A战机 美国空军

对于部分国家而言,它们对“印太地区”的兴趣也并不在美国之下,比如去年德、法、西班牙等国空军举行了“太平洋天空-24”演习,并在这期间的多场演习中与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航空兵力量进行了联合演习和训练活动,这些以所谓“印太地区”为重点的演习都试图努力应对该地区未来可能的冲突中的“固有挑战”。

总之,在所谓“印太地区”未来可能“与中国开战”的情况下,将涉及多军种联合部队、盟国及合作伙伴军队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作战”,这些部队将以“远征军”的身份在”前所未有的高威胁交战区”开展行动,因此博伊尔的这份讲话突显出了美国军方对其部队是否做好了相关战备的愈发焦虑,毕竟想要实现上述的构想,就必须让美军各军兵种及其盟友实现“颠覆性、超越传统”的深度协同,而这一计划究竟能有多少能够从“嘴炮”变为现实,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