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章
——读马珂散文随笔有感
陈甘乐
(夏日里的马珂)
近年,怀化沅陵籍知名作家马珂的散文随笔颇受读者欢迎。他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湖南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文艺家》《散文百家》《湘江文艺》《新湘评论》《天涯》等报刊发表了众多作品。并有多篇散文被《青年文摘》《散文选刊》《海外文摘》《散文海外版》等报刊转载。其中,发表在江西省文联《星火》杂志上的《年少在乡村(散文三题)》获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奖二等奖;发表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文脉”专栏的散文《又是一年秋风至》,入选全国通用版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
马珂生于大湘西门户沅陵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大学毕业后在海南和北京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先后做过政法记者、文化记者、文学副刊责任编辑、版面总策划和执行主编。后转行到湖南电视台工作,历任节目制片人、编审等,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我与马珂相识于四年前。作为《天南地北怀化人》周刊负责人,早闻马珂在电视和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一次长沙乡友安排的聚会上,我得以与他谋面。马珂是位热情大方、乐于公益事业的人。他不仅给自己曾就读的中学捐赠校车,给母亲执教过的中心完小换上了全新的课桌椅,还深入山区无偿支教,给当地学校捐建音乐教室。同时,他还和弟弟一道为家乡筹资修路,建造二十多口机井改善乡亲们的健康饮水问题。马珂的善举在感动我的同时,我们的关系也日渐深厚。
(回乡采访的马珂)
马珂是位低调且非常重情的人,工作之余在市郊农场租地种菜,过着晴耕雨读、怡然自得的生活。他崇尚自由,不投机不混圈,在名利面前云淡风轻。对某些被人热衷的名分与头衔,他淡然处之,不争不抢。这样的性情也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有评论称,马珂是位独树一帜的散文随笔作家,他的作品总能以独特的视角、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其作品往往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在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他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它们放大,让人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在他的笔下,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仿佛有了生命。
马珂在创作中除了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还有对事物本质的深邃思考与剖析。无论是社会现象、人生哲理,还是文化传承、艺术审美,他都能以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知,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和感悟。
他的散文随笔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与生活多个领域。
一是生活感悟类。这类随笔主要围绕他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细腻的观察,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如发表在《重庆晨报》的《体验农耕生活》《秋天的收获》《拾秋》《打野猪》,入选“新时期湖南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的《乡情四章》,发表在《散文百家》月刊的《善缘》《山居笔记》《光影年华》,发表在《湖南日报》的《石头记》《给书安个家》《国庆幕后的电视人》《为有暗香来》《冬日雅趣》,以及发表在《长沙晚报》和《海口日报》的散文《“渔”趣》《留住时光》《鲜花开在朋友圈》《曾经年少爱追梦》《父亲的晚年》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生活的平凡片段,比如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日常——晨光中舒展花瓣的花朵、街角老人脸上温暖的笑意、家人围坐一起共享晚餐时的幸福等,都在作品中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美好其实就隐藏在细微之处。除此,马珂的散文随笔中还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洞察,让读者在阅读中体味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与美好情感。
二是文化评论类。如在《湖南日报》“湘江周刊阅读”副刊“书人书事”专栏和《潇湘晨报》“悦读”版发表的二十余篇他所熟悉的著名作家书评,包括毕淑敏、韩少功、谭谈、彭见明、向本贵、水运宪、蔡测海、谭士珍、廖静仁、李少君、王跃文、王子君、陈希米、吴玉林等,马珂的评论着重突出以下特色:
关注作品主题与时代背景。书评中善于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与时代背景的关联。例如在评论谭谈的散文集《奔跑的山寨》时,他以独特的视角、朴实的笔墨,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实惠和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如在评价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时,提到细节描写是故事情节链条上的珍珠,是小说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而《家山》在捕捉细节、营造情境、描写景物、烘托氛围等方面可谓匠心独运。
结合作者创作经历。马珂会在书评中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经历来解读作品,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来源和意义。如在评价廖静仁的小说创作时,他提到廖静仁涉足小说创作的缘由是其多年的生活积淀,有许多值得回味、反省的经历或故事更合适用小说的形式来表达,且作家内心世界与故乡密不可分。
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马珂的书评往往通过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读者在阅读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其评论不仅获得所有被评作家的认可,还受到读者喜爱。展示了马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当代文化现象的独到见解。
三是旅行见闻类。马珂热爱旅行,他的旅行见闻类随笔记录了他游历各地的所见所闻和所知所感。如发表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报刊的随笔《洛阳不仅是座城》《古韵今风醉苏州》《东南亚纪行》《走读新加坡》《马六甲的中国元素》等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旅行的乐趣。
四是人生哲理类。在《学乖》《棕红马》《木枣树》《猫与城》《逐水而居》《温故知新》《凌寒花开》《亲爱的旧居》《摆摊那些事》《岁月里的守艺人》等篇目中,马珂通过讲述个人经历或引用历史故事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发读者对人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创作特色上,马珂的作品独具魅力。首先是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点滴情感融入文字之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他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读者的心田,让人陶醉其中。
其次是注重情感表达。马珂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情感瞬间,并将其放大、深化。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
应该说,阅读马珂的散文,是一种情感享受。他的文字不但温婉秀美且富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轻易地触动读者的内心。这些文字在让人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还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一同经历那些或喜或悲、或笑或泪的瞬间。使读者在阅读中不仅仅是在获取新知,更是在体验人生,感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