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财评丨济青“双圈”联动,山东区域发展能级有望再提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1:03:00    

山东正站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起点上。4月18日,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召开。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持续推进的重要课题。山东推动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的这一举动,受到各方关注,也为区域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纵观全国,“协同协作”已经成为都市圈发展高频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等都市圈联动的成功经验,显现出都市圈联动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都市圈的发展逻辑看,以大城市为核心,通过强化辐射带动、产业协作,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山东拥有两个国家级都市圈,这本身已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地处黄河下游、山东半岛城市群中西部的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中心,与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共同组成,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青岛都市圈则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以青岛为中心,与潍坊、日照、烟台共同组成,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

济青“双圈”联动,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能级。

事实上,在《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和《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中,济青“双圈联动”已被多次提及。

例如,《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强化与青岛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济青科创制造廊带,促进黄河流域城市开放协作和陆海港口联动;《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也强调向西链接济南都市圈及沿黄流域,重点推进科研创新、高端制造等各类资源沿线集聚,打造内接外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在2024年年初,《加快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方案》由山东省政府正式印发,提出“强化济青都市圈对接、深化省会和胶东经济圈合作”的整体思路。

2024年底,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将“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明确省内发展格局上,山东提出,“两圈联动、三核引领、陆海统筹、全面发力”,即推动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

不仅如此,济南、青岛两市也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双圈”发展。济南强调,推动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郑州都市圈互促共进、联动发展;青岛提出,推动建立济青都市圈联合工作机制。

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其中一项关键改革任务,便是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交通互联互通是实现都市圈协同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城际间通勤效率提升。高效的交通网络,为都市圈要素流动提供了基础。

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牵手”,还可以推动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配置。济南都市圈重点优势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青岛都市圈则聚焦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现代海洋等优势产业。两大都市圈产业结构各具特色,为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双圈”协同不仅关乎济南、青岛两座城市,也让省内更多城市受益。通过产业的协作、协同创新和产业链的构建,能够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会议也已经明确提出方向——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创资源整合,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济青“双圈”联动不仅是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样本,更是加快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的关键引擎。这也是山东推进济青“双圈”发展的重要价值所在。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