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桂家湾,河流穿过青山、偶有乌篷船划过,一片春意盎然……这里被当地人誉为“小江南”,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省级贫困村。
十年前,青松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青壮年外流率超70%,村里留下的基本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彼时,村子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改变源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省、市相继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人才返乡创业。原本土生土长的青松村人桂小华,早年在外从事设计行业并有所成就,但一直心系家乡。2018年,他响应号召,返乡投资6000万元启动桂家湾农旅基地项目,致力于通过一二三产融合破解乡村发展困境。
很快,借助多年在外积累的文旅资源,桂小华成立了桂家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于2022年正式试运营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村子的发展逐渐有了方向。
“以前年轻人总想着出去挣钱,现在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是不是能想办法招引一些人回来呢?”桂小华一边发展自己的产业,一边也在思考如何招才引智、带领当地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相关政策扶持也给了桂小华更大动力。2018年底,安州区将该公司纳入区级就业帮扶车间,助力其成功申报市级就业帮扶示范基地(车间),给予一次性奖补5万元,并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何为就业帮扶车间?“就是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依托,优先吸纳村里脱贫劳动力,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脱贫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安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
为优化人才结构,“车间”注重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先后引进农旅规划、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5名,并开发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面向全国持续引进优秀人才;与西南科技大学生态农作创新团队合作,建立绿色引进通道。
为解决村内就业,安州区鼓励支持当地积极开发针对当地脱贫户、留守中老年人群的岗位,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就业需求摸排,结合实际情况,“车间”定制开发了厨师、服务员、保洁员等10余类岗位。新就业人员还可以参加区、镇就业服务部门提供的岗前培训。
一套“需求摸排-岗位开发-兜底保障”的组合拳下来,青松村累计吸纳了200余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拉动就业收入达680万元。其中,稳定吸纳脱贫劳动力15人,月均工资达3000元,有效促进了当地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如今,依托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青松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烟火气也越来越足。一条“归雁经济+产业融合+就业帮扶”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带领青松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涪江观察记者 唐显枚/文 秀水镇政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