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之父”拉尔夫·巴里克的自毁之路。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21 08:55:00    

拉尔夫·巴里克是何许人也?,拉尔夫·巴里克现年67岁,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病毒学和传染病学教授,研究冠状病毒30多年,名下拥有研究实验室。,被称为“冠状病毒之父”。

但这个“冠状病毒之父”的称呼,似乎并不是在褒奖他的研究,而是在贬低他的成就,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8年的时候巴里克曾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论文里面记录了整个全新冠状病毒从设计、创造到复活,从刺突蛋白的构建到感染试验,在实验室中复刻了全新冠状病毒的产生和感染过程。而巴里克打着“非典病毒”研究的旗号,行着“冠状病毒的创造、改造”之实,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他的多项授权专利的发明人中,出现了德特里克堡的研究人员,所以极有可能的是此次冠状病毒就是出自他手。

还记得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吗,巴里克就克隆了具有传染性的SARS病毒毒株。当年北卡罗来纳大学校刊《奋进者》2003年秋季号报道说,巴里克当时是在马里兰州的“美国陆军顶级BSL3实验室”,即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完成了这次实验。校刊还说,巴里克是“唯一能克隆所有冠状病毒的美国研究人员”。

然而2004,巴里克团队又开始对“SARS病毒逆向遗传学”研究,连续多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资助。查阅美国专利局网站发现,巴里克团队拥有与合成病毒相关的多项专利。比如,一项编号为7279327的专利于2002年4月申请,2007年10月获批,名为“制作重组冠状病毒的方法”。巴里克曾多次承认,他的团队掌握了合成多种冠状病毒的独家技术。

2008年11月25日,巴里克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发表论文《合成重组的SARS样冠状病毒对培养细胞和实验鼠具有传染性》,宣布这次研究成功。有媒体称,这是全球首次在实验室人工合成SARS病毒。

之后巴里克团队开始尝试“杂交”不同的冠状病毒。2015年11月,巴里克团队在《自然·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成功制作了一种“嵌合体”病毒,拥有一种蝙蝠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和另一种冠状病毒的骨干,而这种“嵌合体”病毒对人类细胞有传染性。

据了解,北卡大学实验室在2015年至2020年间,曾发生过6起改造冠状病毒安全事故。其中4起均为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使改造病毒不慎落在了实验室地板上,造成潜在泄露风险;起因是实验使用并感染了SARS病毒相关冠状病毒的老鼠咬穿了研究人员手套并咬伤其手指;最后一起则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老鼠咬破了研究员的手套。

这些事故当中涉及到多名的“潜在接触”研究员在之后都没有被隔离,事故发生后实验室还拒绝对外公开关键细节,对于其结果的描述也都再正常不过。

巴里克实验室被证明有能力合成和改造冠状病毒,其负责人拉夫·巴里克却仍信誓旦旦地称,他们从未对病毒引入加强对人类细胞作用的突变。然而这一切都太巧合了,巴里克实验室正是由美国资助的,德特里克堡也疑似是最先和新冠病毒扯上关系,并且无故关停的,再加上武汉军运会的不明美军病人。结合美国的遮掩和回避,美国真的很值得怀疑。

更离奇的是,美国不但在12月就已经有新冠病毒感染情况,他们的疫苗研发也出奇的早。

根据塞林博士的报告,早在2019年12月12日,北卡大学的医学博士巴里克就已经开始对莫德纳公司研发出的mRNA新冠疫苗进行测试了。请注意这个日期。

2019年12月12日是什么日子?

那个时候武汉疫情还没有爆发,我们的首例病人是13日就诊的。美国人就已经开始进行疫苗的研发了。

我们排除美国有未卜先知和穿越的能力,可不可以理解为美国实际上早就已经爆发了疫情呢?

更让人惊讶的是,新冠疫苗的研发不只是这位巴里克博士,还有福奇的参与。在福奇和巴里克博士的身后就是莫得纳公司。从报告中看出的时间点是12日,但很有可能在之前的一个时段,莫得纳公司或者福奇就已经得到了这种新型传染病的血样,开始谋划这场惊天大骗局。而巴里克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在12日参与进来。随后他们秘密开始用人体做实验。

如今莫得纳公司生产的mRNA疫苗是美国最好的疫苗,它的有效率达到了94%,要高于辉瑞公司的90%。莫得纳的疫苗在13900名志愿者中进行过测试,在美国疫情大爆发的2020年年尾到2021年年初,这些志愿者中仅有11人感染了新冠肺炎。

美国官方认为的疫情大爆发始于钻石公主号事件。而在那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宣布自己有新冠疫情。唯一能解释出莫得纳公司为什么这么快就说自己疫苗有效率达94%的原因,就只能是他们在2019年12月12日就已经在研发疫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