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丨当“中国风”遇上未来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0:12:00    

3月30日晚,雄安体育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一张颇具中华风范的建筑美图在媒体上广为传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座主体建筑将方圆几何造型与东方写意留白相融合,宛若三枚山水印章,以东方美学的独有方式钤盖在雄安城市画卷上。

不止雄安体育中心。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蓝图之上,一系列体现未来之城特色风貌的建筑,都传承着中华文化基因。《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在“塑造新时代城市风貌”这一章节中提到,要“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以自然为灵感,将传统意象进行现代转译。雄安新区的建筑设计,是将地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建筑语言,以自然意象为灵感,实现传统符号的创造性转化。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以“雄安之眼”为设计概念,其拱形主体借鉴了赵州桥的造型特点。建筑东立面形似上眼睑,水面倒影构成下眼睑,夜晚屏幕点亮后宛如瞳孔,构成灵动的眼睛,串联起历史与未来;雄安站,从空中俯瞰形似青莲滴露,以白洋淀荷叶上的露珠为意象,椭圆形屋顶集成光伏发电技术,将生态美学与绿色科技完美融合;云溪社区的“桃园梦境”变电站,将变压器隐入桃花景观,以《桃花源记》的意境化解“邻避效应”。

提炼传统元素,赋予其现代功能与精神内涵。雄安建筑的中式美学并非简单模仿古建形制,而是形制与功能的统一,是古典神韵的当代表达。中国中化大厦的“金芦苇”造型源于白洋淀芦苇丛的簇拥之势,16根结构柱向上延伸,拔节生长的形态象征蓬勃的生命力;雄安体育中心的体育场屋面弧形舒展,基座方正严整,暗合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以现代材料与结构技术呈现古典建筑的秩序感与仪式感;雄安新区图书馆外立面以简牍为意象,竖向梭形百叶既是对古代竹简的抽象表达,又是可调节的遮阳装置。这种形意合一的设计,让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建筑中焕发新生。

制度化管控,让城市风貌遵循美学守则。雄安的中式美学并非偶然,而是依托于一套严谨的风貌管控机制。从建筑色彩到空间布局,从单体设计到片区协调,雄安以美学守则确保文化基因的传承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雄安新区城市色彩设计清新明亮、现代大气,相邻建筑高度需遵循音阶原则,植物配置强调分层造景,将传统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

雄安新区的建筑风貌,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复古,而是通过创新表达赋予其时代价值。当“中国风”遇上未来城,雄安以建筑为媒,书写了一部凝固的史诗,为全球城市化进程提供了中式解法。(解丽达)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裴红川

■校对/韩妮、赵润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