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普教特教融合 让70余名“星星的孩子”闪耀光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1:55: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宇睿 通讯员 陈良玉 孙盛楠 方方

近日,枣阳市新蒙幼儿园沐浴在午后和煦的阳光中,8岁的陈景瑞笑呵呵地站在教室门口,与每一名放学的同学招手再见。

为什么8岁还在上幼儿园?为什么他不能放学?

因为,他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孩子相比,还需要上一节个训课。

让时间回到2022年秋,根据《“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枣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深入一线调研走访,了解特殊幼儿学前教育状况。

“去大城市进行康复,一般家庭无法承担高昂费用,导致一些特殊儿童缺乏早期干预,错过了黄金康复期。”调研报告里的这句话,让枣阳市教育局下定决心开展学前普特融合(普通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融合)试点工作。

2023年春,枣阳市教育局在新蒙幼儿园开展试点,安排6名特殊孩子入园,7名特教老师参与教学。

开学第三天,7位正常孩子的家长拿着退学申请书冲进园长室:“要么他们走!要么我们转学!”

“各位家长,请给我们一个学期试一试,这也是一种对正常孩子别样的教育。”园长陈明敬顶着压力,将这个只有6名特殊孩子的“星星班”开了起来。

回忆过往,陈明敬摸着孤独症儿童毛辉齐的头,喂了他一颗草莓:“其实,我们也理解家长的想法,可如果我们不给这些孩子一个平台,他们能去哪里呢?”

一边是正常孩子家长的担忧,一边也面临特殊孩子家长的顾虑——到底靠不靠谱?

“如果没有专业的特教老师,特殊孩子在幼儿园缺乏专业指导和干预,康复效果很有限。”枣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慎勇表示,为特殊学生配备专业的特教老师,是让特殊学生“上好学”的关键。

枣阳市依托市特殊教育学校,采用“驻园跟课”“入园指导”“融合教研”等方式,组织特校教师义务送教,与幼教老师形成学习共同体。

每周五晚,新蒙幼儿园的“融合教研角”总会传出细碎的讨论声,特教老师张燕摊开“魔法背包”演示工具用法,幼教老师的笔记本上也记满了“特教秘籍”。

跟着卡通视觉提示卡理解周边环境、晃动红色小沙锤来感知节奏、从装满五颜六色串珠的“专注力箱”中挑出白色……在一次次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训练课程下,特殊孩子的语言表达、情绪管理、自理能力都有了不小的进步。

从3分钟都坐不住到能完成15分钟的串珠训练,从不与人交流到主动喊出“老师好”,从必须有人喂饭到可以独立吃饭……谈起孙子的变化,毛辉齐爷爷翻着已经卷边的个训记录手册,紧绷的嘴角微微扬起:“这里头就是他的成长日记。”

除此以外,园内还安排了不少社交训练,让特殊孩子与正常孩子一同在户外做游戏。

操场上,陈景瑞紧紧攥着彩虹伞的一角,正常孩子胡义锴凑近他的耳朵:“我喊一二三,咱们一起往上扬。”陈景瑞点点头,说了声:“好。”

“他刚入园时,基本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通过一年多的融合,社交和语言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陈明敬表示,在社交互动的过程中,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边界在不断弱化。

改变的不只是他们,还有正常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中班家长魏江君曾担忧儿子被“拖后腿”,直到儿子主动牵着特殊孩子的手走到自己面前,介绍这是他的好朋友。“我发现儿子很有责任心和爱心,让我既羞愧又高兴。”

2024年,新蒙幼儿园“星星班”有6名孩子顺利毕业,升入小学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让每朵花都有绽放的机会。”枣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飞介绍,目前已有两所幼儿园与其开展普特融合试点,为70余名特殊孩子点亮世界。

(文内特殊儿童姓名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