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选择未取得学科培训资格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哪些“坑”?低年级孩子超前刷题有哪些弊端?4月14日晚,通州区“双减”专班办公室通过北京市通州区教委官方公众号发布学科培训“避坑”指南,同时公布该区18家列入“白名单”的合规机构名单,提醒消费者谨慎选择。
通州区18家列入“白名单”的合规机构名单。 图/北京市通州教委公众号
通州区“双减”专班办公室提醒家长校外培训不是“教育补课”,而是“成长助力”。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选择适配其年龄特点的课程,才能让培训成为“加油站”而非“负担源”。比如,低年级孩子更需要学习习惯的培养,而非超前刷题;青春期孩子适合思维拓展,而非机械重复。
“指南”提出了选择机构的“安全观”,包括查办学证照,查教师资质以及查收费合规。其中,正规机构会在显著位置公示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和民政部门登记证书,并明确标注办学范围(如是否涵盖报名的学科)、有效期。“无证机构或证照不全的机构,可能存在教学不规范、资金无保障等风险,务必坚决拒绝。”
培训费用要通过官方指定监管平台(如“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缴纳,切勿向机构个人账号转账。按规定,机构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警惕“超长课时优惠”陷阱——短周期缴费既能降低机构跑路风险,也能根据孩子适应情况灵活调整。缴费后务必签订正规合同、索要发票,这些都是维权的重要凭证。
“指南”希望家长要关注机构提供的课程是否紧扣学校教学大纲,是否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如培养阅读思维、解题逻辑),而非单纯追求“提前学完课本”“大量刷题”;课堂是否鼓励孩子主动思考、互动提问,还是填鸭式灌输;难度是否符合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避免选择超纲、超前或应试倾向过重的机构——这样的课程只会透支学习热情,甚至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此外,教学环境也是家长需要注意的内容。专班通报了2025年4月的最新“白名单”机构,培训学校的联系方式、具体地址和区教委的治理专线也一并公布。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