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阡县城出发,驾车不到半小时,来到大沙坝乡何家坝村塘坝组,大大小小的荷塘错落有致,“莲花谷”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不曾想,这片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几年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通过发展“荷花经济”,这个曾经的穷山村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沿着步道往里走,荷塘的一侧,是贵州芊莲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和面、熟化、压延、切条等工序,一排排绿色的面条整齐排列,吴言林正和工人忙着包装一批荷叶面,通过团购平台发往全国各地。
吴言林是贵州芊莲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今年58岁,1986年赴云南戍边,从军18年,因在部队表现突出,曾获个人二等功。2002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转业至地方工作。
2017年,看到家乡“好山好水却难脱贫”的困境,吴言林决定返乡创业,他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清除沙石蓄水种荷。“荷花既能固土涵养水源,又能发展产业,何不一试?”吴言林说。
说干就干。他带领村民将500亩荒地变成生态荷塘,成立石阡县莲花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们有的流转土地,有的用务工收入入股,筹集50万元启动资金。
为了找到适合当地种植的荷花品种,他多次到河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找到了易成活、生命力强的白洋淀深水荷花。
盛夏时节,百亩荷塘碧波荡漾,粉的、白的荷花点缀其间,与远处青山相映成趣,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荷花浑身是宝,花可赏、叶入药、藕成菜,连塘里的鱼都是生态招牌。”吴言林指着不远处的特色农庄说,旺季时村里一天要接待600多位游客,带动周边10余户村民就业。
小赵是厂里的新员工,刚来半年,她主要负责面条的包装和销售工作,她说:“厂子离家近,走路3分钟就到了,方便带小孩,每个月到手3000多元,工作氛围很融洽。”
面对初期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瓶颈,吴言林带领团队研发出荷叶豆腐、荷叶面条等健康食品。其中,荷叶豆腐采用传统石磨工艺,融入荷叶精华,既保留豆香又增添清润,2022年斩获贵州省“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和铜仁市“绿色农产品品牌”双项殊荣;2024年,荷叶面条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铜仁市选拔赛中,获三等奖。
游客多了,基础设施跟不上,吴言林带头开农庄,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扩建了道路,规划停车场,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同时,争取政府支持,申请旅游扶贫资金、乡村振兴项目。
前不久,何家坝村荷花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刚刚完工,新建了2000多米的排灌沟渠和配套机耕道,1500米的灌溉支渠。当地村委会组织140人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可以参与到项目后期管护工作。
2023年,吴言林开始探索网络直播带货,2年多来,他的抖音账号已发布了百余条短视频,他说荷花系列产品已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向全国市场,销往北京、上海、深圳、东莞等地。
一池清水润乡土,朵朵莲花映振兴。曾经的穷山村,因荷重生。荷塘涵养水土,村容焕然一新;荷叶托起产业,村民家门口就业;荷香引来游客,接待量突破数万人次。
这朵绽放的荷花,不仅美了乡村,也连通了村民致富之路、幸福之路。
面对未来,吴言林说,他准备搭建一条自动挂面生产线,提升荷叶面条的产能,拓宽销售渠道,同时,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开发更多体验项目,让游客赏花体验从“半日游”升级为“深度游”。
部分图片和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韵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