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华学子乘坐大巴奔赴西部建功立业
2021年陕西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仪式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
西安培华学院走访和田地区基层毕业生
福建籍培华学子肖泽鸿为新疆群众拍摄照片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获得者王丹,2012届毕业生王丹参加2023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会
“西藏!那里,公路、铁路正在建设,城建规模正在扩大,不正是值得工程人深耕的沃土吗?不正是青年大展身手的舞台吗?”西安培华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杜贺龙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在落实‘西部计划’、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中,培华青年要勇于担当、善作善为,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报效祖国、建功西部的青春之歌。”陕西省高校就业帮扶先进典型、培华2020届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贺行行在事迹报告会上说。
“2021年7月我从培华学院毕业,我和30名同校毕业生主动申请,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奔赴西部大地,开始了志愿服务实践。三年志愿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继续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小学执教,至今已有4个年头了。”福建籍原培华学子肖泽鸿结合志愿服务岗位感慨地说。
毕业于西安培华学院2023届法学专业的陈鹏、会计专业张昊敏、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颜世琪等1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被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评选为“优秀志愿者”……学校多次获评团中央、团省委“优秀西部计划项目办”、全国(陕西省)西部计划工作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在培华校园,“学习在培华、就业在基层、建功在西部”已经逐渐成为培华青年共同的时代选择!2024届毕业生中,83.96%选择留陕或赴西部就业。从放弃优渥工作扎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教的肖泽鸿,到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20余万元的王丹;从扎根喀什、建设喀什的杨洋、钱超夫妇,到让特殊儿童沐浴阳光的特殊教育专家洪丹丹——他们用青春丈量大地,用奉献诠释担当。
这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感人故事的背后,是培华学子追求梦想、奋力前行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培养契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综合体现。在广大培华青年中涌现出了一批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服务一线的典型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和母校交出了一份投身西部建设、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
搭乘改革开放春风,为“四化”培养基层巾帼力量
基层是练兵场,西部是大舞台。2025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培华实施的第22年。培华也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式开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通道。西安培华学院的青年大学生们主动申请、踊跃报名,努力争取为西部基层建设注入培华“青春血液”。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名学生通过线上报名立志服务西部,投身基层建设。
西安培华学院前身——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恢复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寄语学校“办了一个女子大学,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不论办什么事情首先要考虑到国家、考虑到党,要瞻前顾后,从长远考虑问题,用哲学观点来说就是要有战略观点。要办好学校必须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这一寄语成为以姜维之为代表的老一代培华人最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培华得以延续、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培华女大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在教育综合改革与多元人才培养方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姜维之老校长提出的“以产养教、产教结合”理念,以及推行的民办高校试点“浮动学制”专升本等内部机制改革举措,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先行示范。学校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源源不断输送女性专业人才投身各领域,满足了提升女性社会参与度的时代诉求,一大批女工程师、女学者、女校长、女医师、女法官从这里走出,有力推动了陕西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注入巾帼力量。长期以来,培华女大充分发挥女性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为西安及陕西的地方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练筋骨、增才干,这份使命既崇高又艰巨,是充满挑战的事业,值得全力以赴,让青春的理想在创新创造中扬帆。”1987年,洪丹丹毕业于西安培华学院前身——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她后来担任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校长,从事特殊教育30余年,为残障青年提灯引路,照亮了他们的人生。
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培华学子崭露头角
培华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党和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摆到最高位置,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转化为“服务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基层建设大局”的行动自觉,向西部基层输送和培养了一批批急需紧缺的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下,在老一辈培华人的辛勤努力下,200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西部十二省区市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
更名前后的培华紧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调整办学层次的同时调整专业布局,及时启动了“本科专业创新工程”,重点加强西部建设所需专业建设,有针对性地为西部大开发培育、培养、储备急需人才,为实施本科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出了一条新路。
随着“西部计划”“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及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完善,西安培华学院主动搭建舞台,广泛宣传,多举措推动,让越来越多培华学子投身基层、扎根一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获得者王丹,2012年从西安培华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巾帼不让须眉,矢志山村扶贫。她从一名电台主持人走进乡镇基层,经过十余个年头,嬗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农人”。如今的她还在基层一线书写着奋斗故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青年实干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建新功立新业
恢复建校4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将“教育报国”的理念深深融入学校发展的血脉之中。进入新时期,在教育强国战略驱动下,学校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理事长姜波提出“立足应用型技术型办学定位,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加强产学研用精准对接,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应用型课程改革,强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前瞻性实用性。
学校鼓励毕业生面向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援疆援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医从教助学金”“应征入伍”“毕业生到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国家或地方基层服务项目。出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实施办法》,带动广大毕业生投身到国家基层建设之中,并向优秀基层就业学生授予“基层就业标兵”荣誉称号。越来越多的培华学子发挥独特优势,通过“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投身西部开展为期1年至3年的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基层治理等实践中挥洒汗水、无悔付出,谱写了一曲报效祖国、建功西部的青春之歌。
三年来,共有16088名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或继续深造,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4.70%,其中参与援疆、援藏、“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地方特岗教师、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近500人,同时,协助213名毕业生申请“省内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强化联络搭建舞台,留人更留心
近年来,培华积极履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使命,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实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力,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建设、投身基层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截至目前,学校已携手企业联袂打造70门校企合作共建共讲课程,累计超过300多个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与6000多个实战案例,同时建立了27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华夏鲲鹏信创产业学院、低空经济航空产业学院、新电商产业学院、华为ICT现代产业学院、生态商科产业学院、数智传媒产业学院、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等11个产业学院。
此外,学校持续关注扎根西部基层的校友发展,建立“校友成长档案”,搭建校友与母校沟通交流平台,汇聚校友力量,共同为西部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2024年暑期,校长李映方带队奔赴新疆和田、阿克苏、北屯等地区看望慰问扎根边疆的培华学子,并实地走访用人单位,将学校的关爱与问候,送到每一位在疆工作的培华学子身边,深化校地融合,携手共促发展。这种“需求侧+供给侧”的精准对接,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筑梦西部,唱响青春之歌;扎根基层,绘就奋斗底色。西安培华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青春奉献之歌。他们向下扎根,从基层汲取养分与力量;向上生长,在广阔天地中追逐梦想、实现价值。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基层,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下一步,学校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遵循,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校地联动发展新路径。以抢抓学校高质量发展“机遇期”为契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耕发展新兴学科、创新培育交叉学科,着力培养满足社会期待、符合产业需求、融入市场潮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培华学院正以“三个体系、一个机制”改革为契机,着力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基层英才。正如理事长姜波所言:“我们要按照国家所盼、社会所需、市场所要、学校所能、未来所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学生全面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与国家战略导向的适配度,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在教育强省、教育强国战略中贡献培华智慧和培华力量。”
西安培华学院于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代诞生,在抗战烽火中升华,在共和国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奋进,在新时代逐梦中图强。一代代培华人用救国之心、爱国之举、报国之情、兴国之梦、强国之志创建了培华昨天的辉煌,描绘了培华明天的希望。历史的接力棒又交到新一代培华人手上。迈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培华青年用行动证明:选择基层不是选择平凡,而是选择成为时代的脊梁;扎根西部不是单向奉献,而是在广阔天地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这种双向奔赴,正是新时代青年最动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