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和10家驻青商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千方百计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2:46: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成砚 田得乾

4月11日,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与省工商联所属驻青商会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新形势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自年初全省企业家座谈会、促就业促发展促团结招商引资“新春第一会”后,青海省委省政府再一次将目光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接连释放出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信号。

工商联和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如何更好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发挥好工商联和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政府、商会、企业协同联动,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千方百计解决好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成为此次会议的主题。

座谈会上,青海省福建商会、甘肃商会、浙江商会、山东商会、陕西商会负责人分别发言,既讲工作成绩,也谈下一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眼下,青海正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共性问题,也有产业结构单一、抵抗风险能力弱等个性难题。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如何助推企业在克服困难挑战中保持前进?座谈会上,罗东川特别提到了信心。

罗东川说,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坚信“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困难和挑战中保持发展定力、凝聚发展共识,以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青海抢抓发展机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产业“四地”建设为牵引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

会上,罗东川指出,青海的发展方向,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只有把自身命运与青海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深耕青海才能兴业青海。

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呈现出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给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资料数据显示,全省民营企业14.52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51.2万人,民营经济增加值近1500亿元,2024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近250亿元,贡献了近40%的经济增加值、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市场主体。

民营经济“含金量”不断增长的同时,青海民营企业的“含新量”“含智量”也在持续提升。全省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232家、占比77.3%;15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136家、占比86.6%;731家省级科技型企业中,民营企业624家、占比85.4%。

座谈会上,青海省江苏商会、河南商会、河北商会、重庆商会、贵州商会负责人还就最为关心的营商环境提出意见建议。罗东川表示,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请企业家放心,青海将持续为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青海日报社政前方工作室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