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的通知》,保定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举措向全国推广。在保定,以“一米高度”为标准的改造越来越多,公共空间正在为孩子们而改变。(据《保定日报》4月7日报道)
“一米高度”,是儿童视角的高度。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需要从儿童高度看见儿童需要,更多倾听儿童声音,以儿童角度思考城市规划建设。这是对儿童的呵护与尊重,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把“一米高度”作为重要考量,注重从儿童友好角度制定社会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保定在全国率先出台《保定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规划指引》,精准指导各类公共空间适儿化建设。苏州明确把儿童友好写进城市社区、出行系统新建(改扩建)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中,从源头提升儿童友好空间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真正让儿童的需要被看到,还要让儿童更好参与进来。保定玉兰花园社区为美化环境发起“井盖变形记”公益活动,向孩子们征集画稿,让孩子们当评委选出优秀画作。在南京市江宁区,中小学生的设计在道路空间改造中得到原样复刻。儿童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之中,有利于培养共建共治共享的小主人翁意识,让儿童友好与城市美好双向奔赴。
“一米高度”是为儿童成长送上的珍贵礼物,受益的不仅仅是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在为未来发展蓄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米高度”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一张展示城市温度和魅力的亮丽名片。
在倾听儿童需要的同时,还应看到更多人的需要。从“一米高度”这个视角出发,把友好、普惠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进程,打造更加和谐美丽的环境,这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应成为我们的共识。(王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