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4月2日电(记者冯媛媛)春日渐暖,山东济南百花公园内的白玉兰、美人梅等竞相绽放。在花海深处有一座3层小楼,最顶层是100多个孤独症儿童的第二个“家”。
“大宝(化名),站在这里看看风景,外面有树,有花……”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正给5岁的大宝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大宝妈妈告诉记者,2023年6月,大宝确诊为孤独症,2024年1月开始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之前情绪经常崩溃,一天哭十几次,每次20分钟起;现在不仅哭闹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呼名反应从原来10次回应1次,到如今10次回应7、8次。”大宝妈妈说。
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山东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每年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近3万课时,开展家长专业培训5千余人次。
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副校长陆延贞介绍,中心会对每一个孤独症儿童进行科学全面评估,包括言语评估、社交评估、感觉信息处理评估、小肌肉评估等,同时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并为家长提供专业化服务。
小龄孤独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大龄孤独症患者被称为“星青年”。随着全社会对孤独症认知程度逐渐提升,我国针对孤独症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康复和融合教育等支持体系已初步构建。随着步入成年孤独症患者人数的增加,社会各界正合力探索其就业和托养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4岁的毛毛(化名)是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憨兜家园残疾人帮扶中心憨兜洗车房的员工,也是一名孤独症患者。他每天早晨8点到店,换上工装,开启一天的工作。洒水、喷泡沫、洗轮毂……不一会儿,一辆车在毛毛和小伙伴的努力下就清洗干净了。
憨兜家园的创始人李彤,也是一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2017年10月,为了让这些大龄“星青年”摆脱毕业即宅家的境况,李彤在当地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的帮助下,成立了这家民间非营利帮扶中心,希望为孤独症患者提供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她所在的淄川区还协调了相关部门,以结对的形式为家园提供支持。有了政府“兜底”,中心就起名叫“憨兜家园”。
经过慢慢摸索,李彤发现洗车这项工作很适合这些孩子。为了让他们掌握洗车要领,憨兜家园的老师特意将洗车分解成了“十八魔方阵”——从冲洗脚垫、打泡沫到擦干车身,每一步都配有图示和标识,方便“洗车工”们能按部就班操作。
学员们只有通过“十八魔方阵”的考核,才能真正上手洗车。随着洗车技术的娴熟和良好口碑,这个小小洗车店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一开始来洗车的时候,是想献爱心。洗了几次后发现,这些孩子洗车很认真,而且洗得很干净,一点不比外面差。”一位车主说。
现在,憨兜家园还在多家爱心企业帮助下开设了爱心超市、陶艺工坊、烘焙坊等,为更多孤独症患者提供工作岗位。
想让更多“星青年”们抓住生活的,还有济南星神特殊儿童关爱中心。他们在山东济南南部山区开辟了一片“星源爱心农场”。80多块爱心田由社会爱心人士认租,“星青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浇水、采摘,体验农耕乐趣的同时,也通过劳动有了自己的收入。“虽然他们还不能独立播种,但参与劳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疗愈。”济南星神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创办人张洪波说。
济南星神特殊儿童关爱中心还设立“走形”文创工作室,通过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方式,帮助“星青年”表达自我。部分作品通过义卖、直播等方式销售,所得收入用于支持他们的持续康复与技能培训。
专家呼吁,社会应给予孤独症群体更多包容,从“救助”转向“赋能”,让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能在理解与关爱中绽放光芒。正如李彤所言:“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