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粥|“赏花+”带动清明假期文旅消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2:30:00    

清明假期,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多地热门景点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外出赏景观剧、品尝美味、体验民俗,消费市场迸发蓬勃生机。

赏花游受青睐

清明假期,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游客出行以短途游和周边游为主。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踏青赏花”相关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

正值阳春三月,赏花、登山等踏春项目受青睐,赏花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杭州、南京、济南、广州、北京、苏州、天津、上海、武汉和扬州等成为热门目的地。

清明时节,江苏省兴化市千垛景区的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纵横交错的河道构成“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春日画卷,吸引游客前来踏青赏花。

清明假期,山东各地以“赏花+”模式激活文旅消费,樱桃花海、宋代剧本游、桃花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产业链延伸带动农产品销售及餐饮、住宿消费增长,让“春日流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量”。

清明假期正是西南大地的最佳赏花时节。沿着成雅铁路、川青铁路、新成昆铁路等热门赏花线路,铁路部门联合高铁沿线文旅单位,推出从4月一直持续到5月的“高铁赏花”活动,受到游客欢迎。

北京丰富文旅供给,共推出312场群众文化活动、843场各类演出、12条“跟着电影去旅游”线路和十大赏花胜景地,丰富市民游客假日生活,助推“春日经济”。

去哪儿旅行网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正值牡丹赏花期,以此闻名的洛阳位列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十;西藏林芝的桃花与雪山同框,成为高端摄影游的代表;赏花经济还带动云南昆明、贵州毕节、西藏林芝、江西婺源、江苏无锡等地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三成。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25年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28748.2万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9.7%。

“博物馆热”再升温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公众节假日参观需求,南京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场所在清明假期延时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则在此前宣布在今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取消闭馆日,即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每周一、秦汉馆每周二均正常对外开放,该馆的日参观预约数量也从每日12000人次增加至每日14000人次。

假期里,苏州博物馆里人头攒动,近期开幕的“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迎来了许多新的观众朋友。纹饰华丽的夔龙夔凤纹镈、造型独特的蟠螭纹莲盖壶、工艺高超的晋公盘等逾百件文物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河南博物院推出“穿越千年话清明—文物里的节气密码”线上直播活动,以三个朝代的文物解码春祭等清明礼俗,用“博物馆+节气”的方式创新表达传统文化;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邀观众参与体验拔河、射柳、投壶等传统民俗项目;上海博物馆“清明·手工坊”推出“纸鸢高飞”“柳叶拓印家族树”“竹编蹴鞠球”等手作体验,让观众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感受生命绵延的力量。

科技助力提升出行通行效率

清明假期,赏花、踏青、祭扫车流叠加,多地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假期全国出行需求进行分析研判,应对客流变化,保障安全出行的同时还提高通行效率。

南京玄武湖景区今年新引进的无人自助驾驶观光车,吸引了许多游客体验。观光车集观光、代步与互动功能于一体,通过视觉雷达+北斗卫星系统,结合AI算法和AI交通大模型,实现自主巡游揽客、灵活避障、一键叫车等功能,还能切换自动驾驶与自主驾驶模式,2—4人座设计,与景区现有摆渡车互补,大大增强了游客游玩的便捷性。

清明假期,江西高速公路车流增长明显。江西交通监控中心上线高速公路智慧检测平台,用AI视频分析全省高速公路路况,路上一旦出现交通拥堵、车辆违停、逆行、行人违规上路、抛洒物、应急车道占用等交通异常事件,系统会触发告警机制,并智能截取事件发生前后1分钟的视频片段及关键画面,自动分发给高速交警、路政等部门及时进行处置。

浙江西湖景区清明假期迎客流高峰。考虑到景区内路网格局固化且未通地铁,交通部门推行公交+的多元换乘体系,依托大数据“公交云”平台,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杭州市内近半小时内各条公交线路、站点的客流数、公交班次等情况,进行实时精准调度。

整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来源 新华社 人民日报 人民网 央视新闻 经济日报 交汇点新闻 上观新闻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