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东北门户,我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带,北接辽中南城市群,南联山东半岛,天然深水良港与陆路交通干线互相交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条件得天独厚。2024年11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批复了《秦皇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明确了我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定位。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脉络、文明传递的纽带。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对我市而言,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城市能级的跨越。
秦港股份航线连通南北,京哈、京秦等铁路干线贯穿东西,京哈高速、京秦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交错相通,秦皇岛北戴河机场航线连接四方……通衢八方、枢纽天下,经过多年深耕布局,一张四通八达、陆海空协同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港城大地加速成型,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市民感受真真切切。经营海鲜生意的孟晓晨,以前每次搭乘火车到山西、陕西等地洽谈业务,都需中途转车,颇感不便。现在一路向西的多趟高铁车次开通后,他在火车上刷刷抖音就到目的地了。“太方便了,路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我能多跑好几个客户。”孟晓晨说。
《秦皇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我市的城市性质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开通邮轮和旅游客运航线,提升北戴河机场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推进北戴河火车站北站房、环渤海城际铁路、京秦二城际铁路等重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三横四纵五联’高速公路网……”我市正按照《规划》,挥毫泼墨,进一步打造互联互通、衔接高效的对外交通网络。
秦唐高速公路秦皇岛段主体完工,基本具备通车条件;京哈高速公路九门口复线河北段石门寨枢纽互通开工建设……2024年,以《规划》为引领,一条条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加密了城市之间的连接通道,使得区域间的交通往来更加顺畅快捷。聚焦“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定位,我市科学编制了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新增国省干线里程118公里,高标准实施干线公路养护工程186.3公里,3个项目成功入选交通强国试点任务。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将持续完善,秦唐高速公路秦皇岛段做好工程收尾和运维准备工作、京哈高速公路九门口复线河北段年内主体工程完工、秦沈高速公路北戴河新区至京秦高速公路段开工建设、京秦站至终点段全线贯通。
天堑变通途,山河归咫尺。交通运输业的新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港口建设不断升级,码头设施更加完善,航道通航能力持续提升。秦皇岛的港口实现了与铁路运输的无缝对接,形成了海铁联运的新模式,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助力“秦”字号货品扬帆出海。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412万吨,同比增长5.66%,超历史最高纪录2217万吨,取得了开埠以来最好业绩;非煤货类吞吐量累计同比增加2678万吨,增长17%;煤炭市场份额突破三年新高。铁路沿线地区产业因交通的便利而蓬勃发展,为秦皇岛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航空方面,我市不断完善机场设施,拓展航线网络。2024年,秦皇岛北戴河机场先后开通运营至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航线,经石家庄、上海机场可中转至国内150余个大中城市,完成旅客吞吐量354083人次,同比增长55.04%;完成运输架次3284架次,同比增长45.83%。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市在优化航线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市将在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全力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庞印宝指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高效的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形成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秦皇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发挥京津冀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联动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秦皇岛力量。
以交通为笔、以山海为卷,秦皇岛这座滨海名城正在书写“联通四方、服务全国”的交通新篇章。(秦皇岛日报 记者 张宏宇 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