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展|穿越700年 永乐宫壁画“复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2:36:00    

三清殿神祇迎面“飞来”

吕洞宾邀观众共同“游戏世间”

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

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

正在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700多岁的山西永乐宫“活了”

2025年3月31日《北京晚报》版面

三清殿琉璃鸱吻

孔雀蓝烧制配方至今未破解

永乐宫三清殿琉璃鸱吻与正脊

曾在三清殿上守护了700多年。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

副院长安海介绍,

1956年我国建设三门峡水库时,

永乐宫被整体迁建。

迁建专家祁英涛认为,

历经风吹雨打,

这件文物的健康状况

已不允许它“重操旧业”。

因此,迁建团队打造了一件

它的“孪生姐妹”,

将其安放在迁建后的永乐宫屋顶上,

将原件细心地保存在库房里,

希望它有朝一日能走到观众面前。

三清殿琉璃鸱吻与正脊

如今,祁英涛多年前的梦已圆。

三清殿正脊长达17米,

被切分成了15块。

东西两座鸱吻高3.06米,

每座单体就有1.5吨重。

安海说,在搭建展品时,

使用了定制的龙门吊,

文物一直处于不太稳当的状态,

但当最后一部分、鸱吻的尾巴装上时,

整件文物重心刚好处于中间竖直线上,

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这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安海带记者欣赏文物的细节:

正脊堆花,有龙有凤;

两只鸱吻张口吞脊,怒目圆睁,

孔雀蓝釉色发出动人的光芒。

这件文物创造性使用了新的釉色。

700多年过去了,

文物上孔雀蓝琉璃的烧制配方,

至今还没有完全破解。

巨幅壁画近300个神仙

表情动作无一雷同

永乐宫千余平方米的壁画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朝元图》。

展览以行进式弧幕剧场生动再现了《朝元图》

所谓“朝元”,

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

400多平方米的壁画上,

近300位神祇并肩接踵、神采奕奕。

他们或温柔娴雅,或庄严肃穆;

或侧耳倾听,或若有所思。

表情动作几乎无一雷同。

展览以行进式弧幕剧场

生动再现了《朝元图》的恢宏场景。

经过人工智能活化的神祇

衣袂翻飞、眼波流转,

观众可直观感受

“众神朝元,满壁风动”带来的震撼。

多个“首次”现身北京

两件经书700年后再合璧

本次展览呈现多个“首次”。

其中,国家图书馆藏《太清风露经》

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两件重要一级文物首次合展。

安海将两件文物背后的关系娓娓道来。

《太清风露经》

1237年,全真教大师宋德方

与门人秦志安谋划刊刻道藏。

经过8年运筹,他们率人

完成了7800卷的《玄都宝藏》,

将经版在永乐宫内集中保存。

1281年,全真教在朝廷组织的

佛道辩论中落败,元世祖忽必烈

诏令,除《道德经》外,

其余道藏经文印版须被尽数焚毁。

因此,流传于世的《玄都宝藏》

寥寥无几,展厅内的《太清风露经》,

就是《玄都宝藏》仅存的经文。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被发现于永乐宫重阳殿屋脊的西鸱吻内。

通过分析经文尾部文字内容,专家认为,

这很有可能也是《玄都宝藏》的一册。

跨越了近700年的岁月,

双经再次相遇实现合璧。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三、四展厅

■展期:至8月31日

■购票方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可获取购票信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牛伟坤,方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