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保姆”照护老人?专家:技术还达不到,别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7:15:00    

“上海出现一批‘钢铁保姆’……引发老人疯抢……擦窗无误差、喂食精准、急救响应,甚至还能陪老人下棋聊天……”近日,一则自媒体发布在网络的文章《上海老人疯抢!价格2.3万的保姆机器人》在老年群体的朋友圈引发震动。不少老人信以为真,争相转发。

有业界人士表示,该文章描述的机器人功能“太过离谱”,价格“不切实际”,目前的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和市场难有如此全能且廉价的存在。且该文全篇未提到机器人生产商和具体受访人员职务姓名,疑似为AI写作的博眼球之作。

“钢铁保姆”?它只是个传说!

据该文章描述,花费2.3万元一次性购买该机器人后,每天仅花费几十元的电费,可以做到模仿儿女声音陪老人聊天、远程监护老人健康并实施急救、超越保姆的家务能力,甚至还可以照顾偏瘫老人,甚至已经有群众被机器人挽救过生命……可谓经济实惠,无所不能。

这种机器人真的现实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阮云军表示:“‘住家保姆式’机器人的发展首先依赖于人形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和技术飞跃,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照护功能。目前养老机器人可能在辅助照顾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独立陪伴老年人。”

阮云军介绍,目前在老年照护方面使用最多的是监护设施,可以做到简单地AI交流、监护和呼叫,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

“该文章的部分描述噱头多于实际,与现实技术进展存在明显差距。”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蕾介绍,从技术角度和市场角度来看,要实现文中描述的“老年照护机器人”目前仍存在多重挑战。

首先,从硬件技术来看,人形机器人的功能整合与精细化动作是首要难题。文中描述的“钢铁保姆”需要整合多种功能,但当前技术难以将它们整合进一个机器人中——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此外,精细化动作是另一个技术瓶颈,复杂的居家环境和尚不如人类灵活的关节限制了它们的工作能力,达到文中描述的“超越人类”的水平比较困难。

其次,在软件方面也有诸多困难需要面对。高蕾介绍,当前的AI技术还无法使机器人具备足够的语言数据和情感数据来识别用户的情绪和需求,方言识别和语义理解也是一大挑战,文中的“钢铁保姆”和用户语言交流、情感感知目前的AI远达不到的。

最后,即使可以解决硬件、软件方面的技术难题,其高昂的制造成本、研发成本也是机器人普及的一大障碍。即便有如此高精尖的机器人投入使用,也不会是2.3万这样亲民的价格。

“老年照护机器人”未来有望实现

尽管老年照护机器人面临诸多挑战,高蕾对未来“老年照护机器人”的发展仍持乐观态度。

高蕾介绍,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目前在护理、情感陪伴、居家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功能是可以使用部分系统单独实现的,但并非像网文中那样完美和全面。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老年照护机器人有望进入千家万户。”她认为,未来的老年照护机器人会在功能整合、精细化动作和交互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但不一定以人形为表现形式。

机器人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技术、市场与政策的多方协同发力。高蕾表示,只有在解决技术瓶颈、降低成本后,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现有技术和市场条件下,如果对机器人感兴趣,建议老年人要多看,确认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再进一步考虑。”阮云军提醒,网络内容真假难辨,随着AI的发展很多假消息也能“以假乱真”,这更需要我们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时候擦亮眼睛、仔细分辨。“老年朋友在看到难辨真假的信息后要多方求证,要寻找官方渠道、权威媒体的作为信源,不可轻信网络内容,更不要因为一面之词就慷慨解囊,以免上当受骗。”

本栏目专家支持单位: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

总策划 | 林如敏

策划 | 龚丹枫 王倩

统筹 | 林清清 薛仁政

文 |薛仁政 林清清 李可欣 通讯员 屈理慧

海报设计 | 杜卉

相关文章